從“利物浦”地鐵站出來后,就算東倫敦了,走到穆斯林區也不算太遠,于是我們一路走過去,出地鐵不久,在雨薇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一個其貌不揚的小酒館門口,雨薇掩面笑著說,酒館名字雖然不太雅,但確是倫敦最古老的酒館之一,建于1745年,而且酒館內部保留了工業革命時代的風格。東倫敦過去是碼頭工人和各種底層勞力匯集的區域,可以遙想當年工人階級集體買醉的盛況。
▲生于1745年的老倫敦酒館
▲老酒館里保留了濃濃的十八世紀風格
▲一家人組成的樂隊,老爸負責在旁邊吆喝,其樂融融,我覺得幾乎就是美劇《無恥家族》的原型
▲白天的東倫敦鬧市區還算安全,據說晚上治安較差
▲穆斯林街區的小販云集
▲精彩絕倫的吉他演奏,我們同時驚嘆:太像波斯王子了
▲遠處正修建著東倫敦金融城,感覺貧民區與金融區一墻之隔
穿過幾條小路,前面街道兩側開始出現大量的涂鴉,雨薇告訴我們,這里差不多就進入了東倫敦最熱鬧的街區,有點類似北京的798,過去是廠房,現在則是各種年輕人和街頭文化的匯集區。雖然這里屬于穆斯林區,但繁榮的商業區和各種膚色游客倒是讓人覺得很安全。
▲高空鐵軌下的貧民區,也是各種移民文化交匯的美食區
▲奔放的街頭文化,讓游客有點懷疑自己來到了假倫敦
▲街頭魚龍混雜,但是擋不住各種好奇的游客
▲街頭美食,每一樣都可以秒殺英國本土的炸魚和薯條
▲吃夠了英國本土菜,來到這里真是進入了美食的天堂
“馬上就要去流浪者之家了,這是我在倫敦閑逛時發掘到的最好玩的地方,屬于我最心愛的私人藏品,一般朋友我可不會帶他們來這里哦”,雨薇帶著我們進入一條各種街頭藝人云集的街區,在藝人和美食區的分界處,我鉆進了一條不到一米寬的巷子里。隨即是鋪天蓋地的各種涂鴉,色彩絢麗,只要你稍稍留神一看,會發現涂鴉的畫面里還有不少隱喻和諷刺。
▲東歐老太太走過涂鴉的墻壁
▲黑猩猩下棋,讓人聯想到未來的人工智能世界,那些棋子又是誰呢?
▲混雜又充滿活力的社區
▲騎車閑逛的”藝術家“
▲一家人午餐的裝置藝術?
雨薇興奮的告訴我們:這就是nomadiccommunity(流浪者之家),開放于2015年5月,這里是高空鐵軌夾縫中生出的一塊片區,本是雜草叢生的廢棄叢林,但被附近的街頭藝術家和流浪乞討者,以及各種移民打造成了一方自給自足的露天生態園。所有的蔬菜食物都用輕便可移動的木制集裝箱種植,各種蔬菜瓜果隨意摘取。
▲通過這扇小門,就正式進入了”流浪者之家“
▲無所事事的藝術家們
▲鏡頭感良好的黑人大叔
▲遠處正在修建金融區,雄心勃勃的東倫敦振興計劃正在進行中
▲公園里的樹,也成了藝術家創作的對象
▲處處都是思考人生的移民
▲在街頭爭吵和解的情侶
從一塊高空鐵軌下的草地穿過,進入了一個更小的圍墻院落,這里簡直是各種現代藝術的樂園,只不過這些讓人眼前一亮的藝術品,全是由眼前這些外形邋遢,身上泛起陣陣酒臭的“流浪漢”創作出來的。看著這些充滿了憤怒,幻想以及對現世和人類命運思考的“藝術品”,我想眼前這些人或許過去曾是他們自己國家里的“社會中尖”,因為戰亂或其他原因,來到倫敦,最后時運不濟只能委身于此,自己的滿腔才華和內心吶喊只靠這一件件沒法換成金錢的藝術品來一一表達。
在這活力四射的街區里,很難讓你相信你身處倫敦,畢竟印象里英國是一個相對保守,并對外表超級重視的國家,在處處講究紳士精神的環境里呆久了,來到這樣一個無拘無束的地方,總算是可以深深的換口氣了。
▲東倫敦的街頭,從流浪者之家出來后,似乎感覺更安全了一些
▲三站的距離,東倫敦與市區街景的風格迥異
▲暮色降臨查令街十字廣場站
▲歸途
因為時間關系,加上對東倫敦夜間的治安沒有太大信心,在附近街區轉悠了一下午,我們決定還是早點回到住處。臨走時,雨薇告訴我們,她正在醞釀一系列采訪,希望能詳細采訪這里的管理人員,還有藝術家群體,完成一個更深度而詳細的調查報道——畢竟在倫敦高昂的地租和高消費的壓迫下,這里已經形成了倫敦的“第三世界”——一個多種族、泛宗教,包容和流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