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爾邦節源于伊布拉欣圣人的故事,當時伊布拉欣圣人年邁而膝下無子,但他為人慷慨,經常為取真主喜悅而宰牲款待過路客人和鄰居,族人為他常以大量牲畜作“古爾巴尼”贊嘆不已,也有人大惑不解,那時伊布拉欣圣人發誓說;倘若真主賞賜我一個兒子,即使我要把愛子作“古爾巴尼”奉獻,我也不會吝惜,不久他的妻子生下伊斯瑪儀。伊斯瑪儀聰明伶俐,伊布拉欣圣人十分喜愛伊斯瑪儀。
時間流逝,伊斯瑪儀逐漸長大。有一夜伊布拉欣圣人做了一個夢,夢中真主命他宰掉自己的兒子。伊布拉欣圣人想到晚年自己得子的情況,和兒子生活道路的坎坷,內心十分感到痛苦。但他對真主的堅定信仰使他承受了這種痛苦。他決定服從真主的意志。于是對自己的兒子說;“我的兒子啊!真主令我把你宰掉并當獻祭品,你愿意嗎?”兒子順從地說;“我服從真主的旨意。”伊斯瑪儀為了減輕父親的痛苦,使父親更順利地地執行真主的旨意,伊斯瑪儀對父親說;“父親啊!你把我捆緊一些,免得我搖晃;請你脫下我的衣服,否則血測到上面,母親見了悲傷;你把刀磨快一些,看準我的喉嚨,將我一刀宰死,這樣會減輕我的痛苦。請代我問候我的母親。如果你愿意,請把我的衣服交給她,這是兒子留給母親的紀念。當她想念我時,見了這件衣服便會得到安慰,同時還能從衣服上聞到我的氣味。”伊布拉欣圣人說;“兒子啊!你能幫助我完成真主的旨意太好了!”說著把兒子抱在懷里,親吻不止。父子倆抱頭痛哭。”伊布拉欣圣人捆住兒子的雙臂,把他放倒在地,然后操起刀子。他望著兒子,淚如雨下,不住地唉聲嘆氣功,他把刀對準兒子的咽喉用力砍下去,但是卻砍不動,這時兒子對父親說;“父親啊!你把我的臉朝地,不然的話,你看到我的面孔就產生憐恤之心,從而阻礙你執行真主命令。”父親按兒子的話去做了,他又舉起了刀對準兒子的脖子砍下去,但還是砍不動。伊布拉欣不知所措,便向真主祈求該怎樣辦。真主默示說;“伊布拉欣啊!你己按夢境里的的指示辦了。我就是這樣賞賜一切為善的人。”父子二人得救了,一起感謝真主,真主以天園中一只肥大的綿羊贖救了伊斯瑪儀。父子回頭一看,只見一只綿羊在他們身邊,伊布拉欣拿起刀子宰了這只羊。此后,所有的穆斯林為了紀念這件事,并表示感謝真主,每年都在這一天宰牲奉獻,這就是宰牲節的來歷。
古代阿拉伯人尊敬先知父子忠于真主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群起仿效,宰牲奉獻。伊斯蘭教“道宗一脈,眾圣薪傳”,先知穆罕默德繼承這一項禮儀,列為朝覲功修之一,每年朝覲最后一天(十二月十日)舉行,其它地區配合,為期三日,逾限無效。所獻牲畜必須體態健壯,羊一人一只,駱駝和牛可以七合宰,但不能超過七人。所宰牲的肉最好分三份;自食,饋贈親友或濟貧。
中國穆斯林稱古爾邦節為忠孝節,在于贊美伊布拉欣對忠誠,不惜犧牲至愛的崇高品德,贊美圣子伊斯瑪儀為父盡孝,甘愿做犧牲的風格,為廣大穆斯林的千秋楷模。
注:真主以夢境啟示伊布拉欣宰兒子伊斯瑪儀是提示他完成自己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