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覲是每個具有條件的穆斯林應該履行的宗教義務。正如《古蘭經》說:“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為真主而朝覲天房的義務。”(3:96-97)“你們要為安拉而完成正朝和副朝。”(2:196)希吉萊歷9年(公元631年)正式在《古蘭經》中確定朝覲為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希吉萊歷10年穆圣率領10萬之眾的穆斯林朝覲隊伍浩浩蕩蕩從麥地那前往麥加,領導了儀式齊全的第一次朝覲,也是穆圣最后的一次朝覲故稱辭朝。在這次朝覲中穆圣進行了沐浴、受戒、轉天房、奔跑于薩法和麥爾臥兩山之間、住米那山谷、進駐阿拉法特和射石驅邪、宰牲、開戒等儀式,此后這次朝覲活動的全過程便成為穆斯林朝覲的定制和規范禮儀。
朝覲中的主命有:1、受戒。2、住阿拉發特。3、游轉天房。注意:失去其中的任何一項,其朝覲不成,必須重新朝覲。
朝覲中的當然(瓦吉布)有:1、在宰牲日晨禮后,進駐“穆茲代來法”,2、在“綏法”和“麥勒臥”之間奔走,3、射石(在宰牲日,它之后的兩三天內,在米那山),4、外地人環游天房后辭別; 5、剪短和剃頭;6、駐阿拉法特山直到黃昏。7、連朝和享受朝者宰牲;8、單朝者按次序射石和剪發;享受朝和連朝者先射石,后宰牲,再理發。9、在宰牲的當日完成游轉天房的主命。10、在禁區理發或剪短。11、在宰牲期間剪短頭發。注意:凡失去其中的任何一項者,應出罰贖,即宰牲分施給窮人,本人不得食用其中的任何部分。
朝覲中的圣行有:(1)外地的單朝者和連朝者蒞臨天房游轉;(2)以黑玄石為起點,站在天房右側開始游轉,舉意之后在“綏法”和“麥勒臥”之間奔走;(3)十二月八日(飲水日)前往“米那”,并在當晚留宿“米那”山;(4)十二月初九日出后從“米那”前往“阿勒法特山”;(5)在宰牲的當日晚留宿“穆茲代來法”;(6)在“阿勒法特山”做大凈;(7)宰牲期間晚留“米那”。
朝覲的種類分為:享受朝、連朝和單朝。享受朝在伊斯蘭教歷十月初至十二月上旬,先為副朝受戒,完成副朝后開戒。然后在十二月八日再為正朝重新受戒。我國穆斯林一般都選用此方式。連朝就是為了正朝和副朝一起受戒,受戒者一直到宰生日才開戒。單朝只是為了正朝而受戒,一直保持到宰生日開戒。當地人一般采用此方式。
副朝程序:副朝不受時間限制,除伊斯蘭教歷十二月份以外,凡是去麥加的人,都當作副朝。副朝的功課是四件:1、受戒,2、游“克爾白”七周,這兩項是副朝的主命;3、“綏法”和“麥勒臥”之間奔走七趟,4、剃頭或剪短(表示開戒),這兩項是當然(瓦吉布)。
正朝程序: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八日至十二日,朝覲者在此期間要完成教法規定的全部朝覲禮儀:受戒、進駐米那、住阿拉法、住穆茲代里法、念“應召辭”、射石、開戒(即剪發、宰生等)、游轉天方和奔走于薩法與麥爾臥之間,最后還要辭朝。
穆斯林縱是來自不同的種族,有不同的膚色、語言、文化、背境、社會形式、經濟狀況和教育水準,然而都是為了遵從主命而來。他們穿著同一簡單的服式(用兩塊不聯縫的白布作衣服),以同一動作,同一方法,同一目標來贊美全能真主的光榮。這種同一表現和共同目標,使朝覲者能深深了解到在真主御前人類是一律平等的。在麥加禁寺高聳的宣禮塔下,千人一色,萬眾同聲,場面之壯觀,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朝覲是一個最偉大的國際性集會。如果把誠意朝覲的精神,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么全球穆斯林必能成為一個團結的整體。這時人類間的優劣和歧見,也會一掃而空。通過朝覲,使穆斯林的信仰得以升華,身心锝以磨練,錢財锝以凈化。正如穆圣說:“凡是朝覲者,并沒有過錯,沒有犯罪,那么,他就象他的母親初生他時的那樣,純潔無暇的歸回。”圣訓說明朝覲是一次精神的、道德的洗禮,是一次懺悔的機會,如果達到痛改前非的目的,就意味著“純潔無暇的歸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