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日,已經在回回營當了4個多月社區民警的馮曉東,第一次將“家”搬到了回回營社區警務室。
之前,這間僅6平方米的小屋,是沒有窗戶、用防火板隔出來堆放消防器材和雜物的簡易工作間。馮曉東將一張折疊鋼絲床放到屋角,就占去了房間幾乎一半的空間。1米72的身高,加上80公斤體重,稍微轉個身,自己都會被呼哧呼哧的喘氣嚇著。
馮曉東第一次躺在狹小的房間里,被悶得出了一身汗。凌晨1點,他還沒有絲毫睡意,干脆穿上衣服,走到警務室門口抽煙。
深夜的回回營靜謐、冷清,除了警務室門前路燈下的物體清晰可見,村子里其他地方都被包裹在濃濃夜色中。這和白天的喧鬧、雜亂相比,像是兩個世界。
馮曉東想起一個月前,因為一個協查他去到回回營的鄰村七步場,同樣大的村子,夜色中卻是另一番景象。
“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還不到天黑透,七步場村的廣場舞早已跳了起來。而一步之隔的回回營,天一黑,家家關門閉戶。
回回營究竟怎么了?一個白天熱鬧的社區為何天黑就異常寂靜?大家在怕什么?
這是馮曉東要搬到回回營社區警務室住宿的原因之一。他決意對回回營村民的“噤若寒蟬”一探究竟。
心里是想當一名好警察,但回回營的情況太復雜了。
乍來灰心
一個差點被扼殺的好警察夢
2010年4月的昆明,夜晚漸漸褪去了幾絲寒意?;鼗貭I社區的大街小巷幽暗、寂靜。晚上8點不到,已經在村子里繞了兩圈的馮曉東納悶,“還不算晚啊,咋個連個人影都看不到了?”
一到晚上,白天喧鬧的回回營就像被集體施了休眠魔法,但第二天又瞬間激活:車來人往、人聲鼎沸。好幾次,站在回回營的大街上,馮曉東恍惚得回不過神來。
問社區干部,說主要原因是前些年一名13歲的小姑娘被殺死在村里,之后大家晚上就不敢出來了。
問村民,回答和社區干部說的一模一樣。
一心想當好警察的馮曉東,聽此言心里陣陣隱痛?;剡^頭來又想,村民說的有些道理,這么大的村子只有幾盞路燈,加上社會治安不好,多次站在黑黢黢的村子里,別說老百姓,他作為警察心里還慌過呢。
因為害怕,村民們只能天一黑就守著電視,這種狀況延續了好幾年。
這給馮曉東很大的刺激。既然害怕是不敢晚上出門的主因,歸根結底要消除害怕的根源?!跋劝阎伟补芷饋?,只有社區平安了,老百姓才不會怕!”馮曉東決意馬上行動。
如何快速讓社區治安好起來,讓回回營的老百姓也敢晚上出來跳廣場舞?馮曉東第一次感受到肩上的責任有多重。同時,也為自己剛到回回營時的消極工作深感羞愧。
“小時候看見街上有流氓斗毆鬧事,但凡警察一出現,全都乖乖服從。每次看見這種場面心里就想,壞人都怕警察,我也要當一個讓壞人怕的警察。”
1976年12月出生于昭通鎮雄的馮曉東,從小就有一個夢想:當警察。
馮曉東的警察之路并不順利,在2003年考上公務員成為云南省第一勞教所一名普通民警前,他先后報考過幾次警察崗位,都未能如愿。2009年,在勞教所工作了6年的馮曉東,初衷是為了照顧家庭,其實是不愿意放棄警察這個身份,考調到吳家營派出所,成為一名社區民警。
不過,馮曉東得知自己被分到回回營當社區民警時,心里卻很忐忑。
在呈貢周邊,一提回回營的大名,幾乎無人不知。受歷史等多種原因影響,在這個轄區面積僅1.68平方公里的純回族社區,來自全省甚至全國的回族流動人口最多時達6000余人,是常住人口1876人的三倍多。人員復雜程度可想而知。
交通便利的回回營,是當時云南省最大的“煙草非法交易黑市”,魚龍混雜、糾紛頻出,由此帶來的治安、刑事案件高發,不僅讓許多老百姓一聽回回營就“退避三舍”,甚至沒有民警愿意去那里工作。
馮曉東遇到了考驗。
在馮曉東之前,回回營已經換了4名民警,治安狀況依舊糟糕?!靶睦锸窍氘斠幻镁?,但回回營的情況太復雜了?!狈_社區警務室臺賬,2009年6月到12月,就發生過持刀殺人、械斗、斗毆等刑事、治安案件多起。往前追溯,2008年,發生過一起殺人案;2007年發生過多起傷害案件。尤其是聽說前幾任社區民警中有回族民警,但也是僅僅干了短短3個月就走人,更增加了心理負擔。
從小就立志當名好警察的馮曉東,也不免打起了退堂鼓。
二
我到底是來回回營干什么的?在這個特殊的民族社區,我究竟該干什么?究竟該怎么干?再這樣“畏縮”下去,怕是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重拾初心
一股子讓回族群眾安居的干勁
2010年1月,距離馮曉東分到回回營當社區民警已經過去一個多月。因為思想上打了退堂鼓,工作便沒有積極性。他朝九晚五地上起了“行政班”,當初立志當一名“壞人都怕的警察”,如今卻“得過且過”。
與此同時,當時的幾名社區干部對馮曉東的期望也不高?!八芎┖?,話也不多,見人都幾分笑。這種人就像‘和事佬’,怕也是跟前幾任一樣,干幾個月就走人。”社區居委會主任說。
2010年春節前半個月,回回營社區居委會二樓辦公室,幾名社區、小組干部和馮曉東聚在一起,準備分工去查出租房和外來流動人口情況。還在聽社區干部介紹情況的時候,馮曉東心里就一直“盤算”:6000多流動人口,1000多間出租房,戶籍情況不僅分散在全省各地,省外的也有不少?!芭率遣椴幌聛怼!瘪T曉東心里正在想,“啪”的一聲,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將一本足有六七厘米厚的臺賬放在馮曉東面前?!澳钠鲎夥孔≈男┤?,基本上都有。你了解下,我們馬上就走。”
照著臺賬說走就走。七八個人,從早忙到晚,基本上查清了流動人口和出租房的初步信息。
這本臺賬“觸動”了馮曉東,讓打了退堂鼓的他有點汗顏。
“這么大的社區,這么多出租房和流動人口,幾名社區干部就能把臺賬做得清清楚楚,真是不容易。”
那天,很晚才回到家的馮曉東第一次失眠。
“看來把這么大的社區管起來也并不難,難的是怎么樣管好?!弊龌鼗貭I社區民警兩個多月,馮曉東第一次拷問自己:我到底是來回回營干什么的?在這個特殊的民族社區,我究竟該干什么?究竟該怎么干?再這樣“畏縮”下去,怕是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緊接著,馮曉東又了解到了回回營村民天黑不敢出門的真正原因。
一件是被社區干部的工作方法所感染,一件是被老百姓的“害怕”所觸動,兩件事情,讓之前有過畏難情緒的馮曉東徹底醒悟。
“我不是從小就想當一名抓壞人的警察嗎?”
“如果社區民警不能給社區的老百姓安全感,還配當什么警察?”
“怪不得七步場的村民晚上能跳廣場舞,回回營的村民只能在家里守著電視。”
幾個晚上,馮曉東翻來覆去睡不著,為回回營的老百姓心疼,為自己在回回營混了兩個多月日子羞愧。
“得抓緊時間,解決回回營的治安問題?!钡@么大的社區,這么多流動人口,這么復雜的情況,究竟先從哪里開始?馮曉東并沒有底。
“先搬到村子里住下,等熟悉了情況再說?!敝饕庖讯?,馮曉東當即找到時任社區居委會主任的馬鳳翥,要求搬到社區警務室住。馬鳳翥有些不解,“社區離你家就兩三公里,怕沒這個必要?!蓖瑯拥脑挘^天晚上妻子李冰雪也說過。馮曉東說,自己對回回營社區的情況了解得太少,跟回回營村民也不熟。照這樣下去,不可能把工作干好。
看著眼前這個微胖、臉上露出真誠懇求的民警,馬鳳翥同意了。
就這樣,社區警務室堆放消防器材不足6平方米的工作間,成了馮曉東的宿舍,而且一住就是一年半。
從忐忑、猶豫,到重拾初心,民警馮曉東經歷了兩個多月。在他看來,這兩個多月很漫長,因為這是他來回回營后經歷的第一場考驗?!昂眯┦虑槎际沁@樣,心里面想好好干,但就是怕去做,更怕做了還做不好。意志一薄弱,安全點的做法就是——躲?!?/span>
時隔數年,馮曉東笑著說,“幸好沒有‘躲下去’,要不然永遠不會原諒自己?!彼麘c幸自己經住了來回回營后的第一個考驗。
三
不是所有工作都可以用比較“聰明”的辦法來解決。尤其是面對群眾的工作,你使幾分力氣,就能得到幾分收獲。
入戶交心
一種“雙腳走千家”的工作方式
回回營不到1平方公里的核心區里,流動人口最多時,各種小餐館、小賣部就有六七十家。盡管每個月都有大大小小的治安案件發生,但在回回營村民的腦海中,那個13歲女孩被殺死的案件,影響至深。
對社區民警馮曉東來說,這也是刺激他強烈責任感的一件大事。
一起案件就把一個社區的人搞得幾年惶惶不可終日,令他萬分慚愧。
如何才能讓回回營社區有良好的治安?什么時候才能讓回回營和鄰村一樣,老百姓能在華燈初上后散步、跳舞,盡享社區的平安、和諧?
光說不練非好漢。
已經搬到回回營住的馮曉東,開始行動起來。白天,他通過社區居委會了解回回營村的整體情況。晚上,他一圈一圈地圍著村子轉,把了解到的情況和看到的情況對應起來,然后做筆記,看看哪些是治安隱患點,哪些需要重點排查,哪一塊的情況比預想的復雜。然后,將這些情況總結、歸納,上報給呈貢公安分局和吳家營派出所(后改名為雨花派出所)相關負責人,要求不定期對回回營進行治安清查、整治。
2010年5月,第一次對回回營的大規模治安綜合整治開始了,幾百名警力在整個回回營社區巡查、清查,抓獲了多名違法犯罪嫌疑人,并搜查到
幾十把管制刀具。
此后,連續、多次大規模清查或專項整治在回回營展開。
當時的回回營村民對公安機關的多次行動有這樣的評價:“警察來得太多了,心里有‘鬼’的人會怕,絕大多數老百姓都很歡迎?!?/span>
如果說清查、整治,打擊震懾了違法犯罪行為,為回回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那把社區管好,尤其是把龐大的流動人口真正管好,才是為回回營創造一個和諧內部環境的核心所在。
怎么管?回回營的流動人口99%是回族同胞,有他們自己的生活習俗和傳統習慣。要管好肯定難,但必須先管起來。
“通過辦‘流動人口信息登記卡’,憑卡在回回營居住、生活,不僅可以了解流動人口的基本信息,還可以掌握重點人群動向?!毕氲骄妥觯T曉東馬上向社區、派出所匯報想法。在得到了分局、派出所以及社區居委會的大力支持后,由馮曉東設計的《呈貢區回回營社區流動人口信息登記卡》制作出來。
登記卡僅名片大小,正面是配照片的登記人口的重要信息,背面是配有派出所、社區警務站報警電話的《回回營居規民約》。五條居規民約,均規定了要遵守的規矩以及不遵守將受到什么樣的處罰。比如,第一條:不準打架斗毆、不準做違反法律法規的事情,如違反,一律取消在回回營租住。
登記卡要通過每名租房人建立,而這些外出打工者多半晚上才回家,所以每晚匆匆吃過飯,馮曉東就和巡防隊員們,開始一家家走訪、登記。一開始有人提出來,可以叫流動人口直接到社區警務室辦理,馮曉東一想,這樣做不僅增加了流動人口的時間成本,還可能會導致信息不準確。
馮曉東決定靠雙腳走,一間一間出租房去走訪。
馮曉東的電話成了回回營社區的“熱線”。
“有時候,一晚上要走訪十多家,基本要忙到深夜。白天又要將這些信息進行整理、錄入。”那段時間,家就在兩三公里遠的地方,馮曉東卻連續三個星期沒有回家。
“每天跟老婆打個電話,問下兒子的情況。當時娃娃還小,又經常生病。有一次,大半夜干完警務室的工作,想回家去洗個澡,一回去嚇了一跳,家里一個人都不在。急忙打老婆的電話,才得知兒子急性腹瀉,被老婆帶到醫院輸液了。”
“當初從看守所考調到呈貢,就是為了照顧家庭,沒想到離家近了,反而什么都做不了。”作為丈夫和父親,馮曉東感到愧疚。
伴隨著馮曉東越來越多對家人的愧疚,回回營的社會治安卻慢慢好了起來。
花了5個月時間天天走、天天查,將租住在回回營的近6000多份流動人口信息登記卡全部核實、制作完,累得瘦了一圈的馮曉東滿意地說,“這為回回營的社會治安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span>
同事丁極昌就此對馮曉東的評價是,“他這個人不會走捷徑,會用自己認定的辦法來做事,有些辦法在別人看來比較笨,但他認為管用,就一定要做下去?!?/span>
馮曉東則說,“不是所有工作都可以用比較‘聰明’的辦法來解決,尤其是面對群眾的工作,你使幾分力氣,就能得到幾分收獲?!?/span>
這是馮曉東“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工作方法,之后貫穿在了他所有的工作中,用別人以為“憨”的做法,為他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四
過去,回回營的女人想都不敢想晚上跳廣場舞,現在治安好了,燈亮了,回回營有了自己的快樂。
同心同感
一幅歡歌載舞畫面背后的努力
馮曉東常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寫在手上提醒自己。 記者周密攝
剛到回回營的時候,偌大的社區僅一個警務室、6名巡防隊員。想管管不了,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社區社會治安隱患不斷。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加強力量。
馮曉東多次找時任社區居委會主任馬會祥,提出增加巡防隊員,增加社區警務室。在得到社區“兩委”支持后,招募社區巡防隊員的啟事張貼出來。第一次通過這種方式招巡防隊員,回回營村民都很好奇。大家私底下議論,“增加巡防隊員,怕是以后打架惹事的人會少點了。”
招聘啟事貼出來第一天,就有20人來報名。馮曉東感慨地說,“說明老百姓對治安工作的支持和對平安的盼望由來已久?!?/span>
人員到齊了,馮曉東馬上聯絡相關單位,對這支20多人的巡防隊進行培訓,不僅培訓基本技術,還給他們上課講政策、講要求、講紀律。訓練了兩個月,一群過去只懂種田耕地的農民,成了業務素質強、治安意識高的“正規軍”。
第一次看巡防隊在馮曉東帶領下列隊巡邏,回回營村民還感到新鮮。很快他們就發現,巡防隊每天數次巡邏不是“花架子”,而是實實在在保平安。有一天,村民馬本才的老母親在小巷里被外面竄進來的小混混搶了金耳環。老太太大喊,巡防隊恰好巡邏到此,6名隊員幾個箭步沖上去,迅速制服了兩個小混混。
村民馬真5歲的孩子天快黑了還沒回家,一家人急得不行。巡防隊知道后,分組分頭去找,終于在天黑前將小孩找回。
馮曉東就此發明了“哨兵工作法”:大家相互提高警惕,你發現問題馬上報,我發現問題趕緊通知。這種人人都動員起來的工作方法,讓村民個個變成治安前哨,稍有風吹草動,巡防隊員兩三分鐘馬上趕到。
有效管理流動人口,組建巡防隊,加上公安機關不定期大規模排查、整治,讓多年治安、刑事案件高發的回回營社區迅速“安靜”下來。但馮曉東說,這還是“面”上取得的成效。真正的好,是要讓老百姓心里不怕。
1.68平方公里的回回營社區,有3個居民小組1876人,流動人口最多達6000余人。轄區內有冷庫12家、加工廠8家、“六小”門店61家。如此高密度的生活社區,公共照明的路燈卻只有兩三盞。
馮曉東覺得,村民一到天黑就不出來,除了幾年前的兇殺案,跟村子里缺少照明設施也有關。于是,他找社區居委會主任商量,能不能用社區的資源,在村里多安裝幾盞路燈。
馮曉東在跟馬會祥商量時,一口一個“我們村”,令馬會祥感動了。馬會祥說,“村子里缺少路燈,一直是個安全隱患,但社區資金有限,資源也有限,解決起來比較麻煩。曉東提出來后,覺得不解決的確不行。后來,社區開了好幾次會,最后找到供電部門,協調了50多根電線桿,在各個重要路口把路燈安裝起來了。”
治安明顯好轉,路燈多了起來,村里的女人們再也坐不住了。當時一號警務室門前有一塊空地,女人們就邀約起來,自發到一號警務室門前跳起了廣場舞。久違的歡聲笑語重新回到了這個曾經晚上“鴉雀無聲”的社區。
那段時間的回回營,夜幕降臨,音樂四起,女人們用還不太熟練的步伐,緊緊跟著節奏。她們的臉上再也沒有膽怯和慌張,她們像每個幸福平安的村子里的女人一樣,從容自如、大大方方地盡情舞動。
馮曉東說,“那個場景你只有了解回回營的過去和現在才能感受得到,過去,回回營的女人想都不敢想晚上跳廣場舞,現在治安好了,燈亮了,回回營有了自己的快樂。”
為了讓女人們每晚跳好廣場舞,馮曉東帶著幾名巡防隊員,把跳舞的路兩頭圍起來,疏散、引導路人繞行。
說起跳舞,還有一段小插曲,現任社區居委會主任尹玉輝印象深刻。
有一次,一個跳廣場舞的女人被幾個“小混混”調戲,經歷過多年“動蕩”的女人們大氣都不敢出,誰料到,微胖的馮曉東見狀,“嗖”地沖出人群,和巡防隊員一起迅速制服了幾個“混混”。“看著馮警官隨時笑瞇瞇的樣子,都覺得他怕是出不了手,想不到該出手的時候他絲毫不含糊?!贝迕耨R仁華說。
五
對村民除了真心付出,沒有別的辦法。你真心付出,他們也看得見,就會認可你、配合你,到頭來不僅工作好做,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以誠換心
一份把回族同胞當兄弟的情感
馮曉東從2009年12月到回回營工作,至2010年底,回回營社區的治安管理躍上新臺階:治安案件從2010年前每年高發時二三十起,下降為僅四五起;刑事案件從過去每年不低于十多起,下降為零;“兩搶”案件杜絕。
通過平安創建,回回營社區先后被昆明市委、市政府授予“黨建五好社區”、“先進平安社區”、“民主法制社區”稱號,被呈貢區委、區政府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黨建示范點”、“先進平安社區”、“民主法治社區”、“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同時,回回營社區警務室被呈貢公安分局命名為“曉東警務工作室”,當時是全市唯一一個以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務工作室,馮曉東個人還獲得了“全市十佳民警”稱號。
在妻子李冰雪看來,這個常年只是周末或更長的時間才回趟家的丈夫變了。從剛開始很少提回回營,到后來每次回家,都在講回回營的各種事情;從開始提回回營村,到后來直接說“我們村”,讓妻子感受到了他極大的工作熱情和對回回營村的熱愛。
但對馮曉東來說,他做的這些還遠遠不夠。
回回營是個純回族社區,過去矛盾、糾紛、治安事件不斷,既有復雜的社會因素,也跟大家的相互理解、信任、幫助、愛護不夠有關。作為一名漢族社區民警,他想用自己的真誠和努力,來換取回回營更美好的明天。
對馮曉東來說,這一步依舊沒有捷徑可走,還是用“憨”辦法,一點一點去做。只是第一步更多是“走路”,這次更多是“走心”。
和“走路”的不辭辛苦相比,“走心”更多要靠智慧、靠方法。馮曉東面臨在回回營的第二次考驗。
2010年7月的一天,已經很久沒有“進城”的馮曉東,來到新聞路圖書批發市場。他左挑右選,買了3本有關《古蘭經》知識的書?;氐郊?,他開始閱讀、學習?!捌鋵嵑芏嗬碚撘部床欢?,我就找簡單的看。什么是教規、教義,哪些不該說,哪些不該做,都牢牢記在心上。有些重要的,我就專門背下來。”
那段時間,馮曉東隨身帶著《古蘭經》釋義的口袋書,有事無事總拿出來看看。令他沒想到的是,原本用來了解回族兄弟姐妹的宗教文化知識,恰好成為幫助他解決村民糾紛、促進民族團結和諧的好辦法。
村民馬龍和馬富志因為停車糾紛,馬富志被打傷住院。接到報警后,馮曉東第一時間去找馬龍的兒子馬順奎,請他代替父親先買營養品去醫院看望馬富志,爭取最好的處理結果。
馬龍的家人也有氣,雙方都有傷,憑什么我們得先“服軟”。兒子馬順奎不愿意去醫院看望。勸說半天,有些沮喪的馮曉東突然想起《古蘭經》里面的一句話:“信士們當真愛緊密,彼此互為相親。”
意思是,化解矛盾是傳遞友誼的最佳幫手,每個人因有了友誼,好像有了兄弟姐妹般的溫柔情感,才會有同胞的深情厚誼。馮曉東將這段話通俗地說成:“《古蘭經》里面有很多話都是講大家要緊密團結、相親相愛的,既然都信奉一個真主,為什么就不能相互理解、寬容呢?”
一個漢族警官居然能把《古蘭經》里面的一句話背下來,父子倆瞬間感動。兒子馬順奎買了幾百元錢的東西,當天就去醫院看望被父親打傷的馬富志。躺在醫院病床上的馬富志,見馬順奎拎著東西上門看望,本來鐵定要告馬龍傷害,也消除了怨恨,兩家人在醫院握手言歡。
2011年上半年,為快速取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良好效果,馮曉東在社區“兩委”的大力支持下,針對流動人口實施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效果明顯。如今,為了增進民族和諧、團結,他要從本村的常住人口“入手”。
“要盡快了解村民,和他們打成一片?!瘪T曉東暗下決心。
回回營1876人的基本信息社區臺賬上都有,照著社區臺賬一戶戶查,認識的只是一個個名字,而不是一個個鮮活的人。馮曉東想的是和他們面對面,近距離看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有什么困難,需要什么幫助。
想了幾個晚上,覺得最直接的辦法還是“上門”。又是一戶戶走訪,要花的時間更多,這種“憨憨”的老辦法,不算聰明,但老百姓喜歡。
馮曉東常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寫在手上提醒自己。 記者周密攝
馮曉東花了幾乎一周時間,將近2000戶常住人口的基本信息用A3紙全部打印出來,足足有五六公斤重。抱著一摞厚厚的資料,馮曉東敲開了第一家人的門。沒想到,第一次就吃了閉門羹。
沒有一家人開門請他進去,全是半掩著門探出頭問他有什么事,沒事馬上關門。連續走訪了十多家,家家如此。
究竟是哪里不對?馮曉東思考。正巧,當時有部分村民戶口簿上的相關信息被弄錯,馮曉東覺得是個機會,可以借“糾錯”,拉近和村民的關系。
第二天,抱著厚厚一摞資料的馮曉東又來了,這次不是問情況,而是幫村民“糾錯”。每戶村民都怕自己的戶籍相關信息被弄錯,于是打開門,把他請了進去。本來只是查戶口信息,馮曉東卻不急,一邊慢慢翻,一邊跟人家拉家常。
“家里有幾口人?孩子多大了?”問著問著,村民放松下來,馮曉東也就知道了更多的信息。臨走時還將印有自己電話的警務卡留給村民,叮囑他們有事就找他。
深夜,累得不想動的馮曉東躺在社區警務室狹小的工作間里感慨萬千。“對村民除了真心付出,沒有別的辦法。你高高在上,他們就看不起你、疏遠你,你的工作就不可能做好,到頭來只能夾著尾巴走人。你真心付出,他們也看得見,就會認可你、配合你,到頭來不僅工作好做,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span>
一戶戶、一家家的上門走訪,從4月一直延續到8月。
也就是從那以后,不管是和回回營的村民聊天,還是和外地流動人口拉家常,把回回營稱為“我們村”,成了馮曉東的口頭禪。
馮曉東開始對村民的基本情況了解得越來越多,村民們對馮曉東也慢慢有了印象。有一天馮曉東走在路上,突然聽到一聲親切的“曉東,你去哪里?”回頭一看,正是之前拒絕過他上門走訪的一戶村民。后來,對他直呼其名的村民越來越多。
“他們沒有喊我‘馮警官’,而是直呼其名?!瘪T曉東心里喜滋滋的,他知道回回營村民們已經悄悄認可他了。
六
回回營就是我的家,幫家里人辦事不嫌累。
赤心相待
一顆推進民族團結的“螺絲釘”
社區一位老奶奶走失了,馮曉東知道消息后第一時間到居民家里了解情況。
從2011年四五月份開始挨家挨戶了解村民信息,差不多半年時間,馮曉東將回回營整個社區情況“摸”得一清二楚。
馬從禮的兒子20多年前出走,至今沒有任何音訊。
馬春林的姐姐馬云春失蹤了多年,現在還沒有找回。
馬華真想在社區開個小商店,相關證照一直沒有辦下來。
劉廷江的兩個兒子都沒有工作,家里的經濟狀況不是太好。
馬炳周的兒子一直想找個工作,還沒有落實。
……
件件事都記在了馮曉東心上。
村民的來電具體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多起來的,馮曉東不記得了,只記得在上門走訪之后的10月份,他一下子忙了起來。有打電話咨詢的,有希望他幫忙找工作的,有流動人口請他幫忙辦孩子入學證明的,有出門不方便的村民請他到家里辦二代身份證的……
當時正好是辦理二代身份證最忙的時候,馮曉東每天騎著電動車往返吳家營派出所和回回營之間,盡管相距僅兩三公里,但最多時一天也要來回七八趟。
村民馬兆海打電話給馮曉東,說身體不便,能不能請他上門來辦。到馬兆海家一看,沒有整塊的白色墻面,怕影響效果,馮曉東二話不說,馬上騎著電動車趕到呈貢老城區買了5米生白布做背景。后來,好些村民聽說馮曉東可以上門服務,紛紛打電話要求他上門,馮曉東從不拒絕。
前后將近半年時間,馮曉東背著那塊生白布,東家進、西家出,每天忙得滿頭大汗。最遠去到昆明市監獄9監區,幫一名犯了法的回回營村民拍照。
馮曉東手機上存的電話號碼越來越多,總共900多個,光回回營村民的就有將近700個。本村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全是這些回族兄弟。
18歲的馬云春1989年走失后杳無音訊。馮曉東從她家要來照片,經常從相關信息庫中對比、搜尋。2013年11月的一天,馮曉東拿著從公安系統比對的尋親照片,急匆匆來到馬云春家。當馬云春的母親第一眼看到馮曉東拿來的對比信息時,一下子興奮地叫起來“就是她了,就是她了”。雖然之后經過再三比對,確認不是,但卻對馮曉東充滿了感激。
馬從禮的兒子走失了20多年,前幾年聽說在通海納家營出現過,馮曉東就通過當地相關單位查詢。聽說在蒙自出現過,馮曉東也發過函查詢,雖然一直沒有結果,卻沒有死心,每次碰到他的家人,都會問起找尋的情況。
“回回營就是我的家,幫家里人辦事不嫌累。”這是馮曉東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正因為如此,村民們也把馮曉東當自家人,有事總是第一時間找他。
60多歲的馬瓊蓮,因一輛車停在她家門口,和開車人發生口角和打斗,最后被打傷住院。因為雙方都有傷,開車人拒不賠付醫藥費。馬瓊蓮找社區反映,“處理不好,我就要上訪?!?/span>
馮曉東得知情況,馬上去找開車人做工作。開車人態度強硬,決不答應付醫藥費。馮曉東不厭其煩地一邊調解,一邊安撫馬瓊蓮。不斷跟開車人講道理,講民族政策,講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來回十多次當面和電話調解,歷經兩個多月,尤其是在調解中,一口一聲“我們村”讓當事人感動,最終同意支付3700元的醫藥費。不過,卻強調要“當著馮警官的面給”。
2015年4月10日早上,天氣突然降溫,回回營菜市場口,馬東輝擺的賣炸洋芋的攤子生意沒受影響。馬東輝說,“這個警官真的跟別人不一樣,他是真心對回回營的人好?!瘪T曉東則說,馬東輝也是個例外,已經戒毒十年,現在靠老老實實做點小生意,日子越過越好,所以更要關心他、“盯”著他,提醒他千萬不能重蹈覆轍。
“他這點毅力,連我都佩服?!瘪T曉東發自內心地說。馬東輝則說,“即便曉東哪天不穿警服,他這個漢族兄弟我也認了。”
治安好了,回回營的村民相處和諧、幸福。馮曉東打心眼里愛回回營、愛回回營的村民,這是一份深厚真摯的感情。他覺得自己一個社區民警做不了什么大事,但只要有利于民族團結、和諧,有利于民族安定、發展,他都可以做,因為很多表面上看只是解決一些糾紛、麻煩的小事,但實際上一旦解決不好,就是事關民族團結、和諧、進步的大事。
馮曉東覺得,他只是一顆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螺絲釘”。
七
短短3個月,已經跟大學城的學生們打成一片,但在得知村民們心意后的那個晚上,再一次失眠。
丹心如故
一片堅守民族社區的赤誠深情
2012年年底,馮曉東已經在回回營工作了整整3年。3年來,回回營的社區面貌有了實質性的改變,村民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融洽。但馮曉東心里還有一個想法,要穩固這種局面,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識很重要,從何抓起?當然從孩子開始。
想到孩子,馮曉東鼻子有點酸。
當時從小板橋的看守所調到吳家營派出所,以為離家近,會有更多時間照顧家庭,所以對4歲的兒子說,等爸爸把工作理順,就帶你去坐飛機。沒想到這一“理”就花了3年時間,已經7歲的兒子還在眼巴巴盼著爸爸帶他坐飛機。
前幾天,兒子放學回來跟他說,班上的同學差不多都坐過飛機了,問什么時候能坐飛機。馮曉東狠了狠心,笑著對兒子說,周末爸爸先帶你去飛機場看真的飛機,兒子委屈地勉強答應。
“沒辦法,要做的事太多,家里的事就先放一放?!?/span>
回回營地處呈貢新區南端,昆玉高速下口、昆洛路、320國道交叉口上,交通發達、流動人口眾多,而且周邊有云南中醫學院、昆明醫科大學、
云南開放大學、云南藝術學院及云南司法警官學院5所大學,治安壓力可想而知。
3年多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效遏制了回回營的警情高發態勢,但復雜性依舊存在。如何讓生活在這個片區的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知法懂法、學法明理,馮曉東認為這是社區民警應盡的責任。
馮曉東一直是回回營小學的法制副校長和校外輔導員,同時還擔任多所高校的法制輔導員。每年兩個開學季,他都會根據當下背景,就發生過的治安案件,給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講課。哪些是違法犯罪行為,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如何增強中小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講如何防盜、防騙,講如何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孩子們都喜歡聽他講課,這個看上去憨厚的民警叔叔,居然能做一套漂亮生動的PPT,每次講課,都能根據他的工作經驗,把一堂堂法制教育課講得簡單易懂、風生水起。
3年下來,馮曉東在雨花派出所轄區的各大中小學講課達50多次。
隨著一套科學、規范、有序的管理,回回營的社區治安狀況在社區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好轉。社區和諧、寧靜、平安,村民團結、進步、幸福,馮曉東感到由衷的欣慰。
同時,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大學城的治安工作面臨新的挑戰。馮曉東決定將主要“陣地”轉移到大學城,他向領導提出申請,調到大學城管警務工作。
他知道,這將是他在回回營面臨的最后一次考驗。
為了不“驚動”村民,他悄悄將決定告訴了社區黨總支書記馬福東和社區居委會主任尹玉輝。走之前,還特意推薦了一名回族民警接他的班。
沒想到3個月后的一天,尹玉輝打來電話,希望他回去。尹玉輝說,他“走”的這段時間,老是有村民來問馮曉東去哪里了。好些村民說,看不到他在村子里轉悠,心里不踏實。聽說他已經換到大學城社區,村民們就準備聯名寫信給雨花派出所,把馮曉東留在回回營。
拿馮曉東的話說,“短短3個月,已經跟大學城的學生們打成一片”的他,在得知村民們心意后的那個晚上,再一次失眠。
一來,他感激回回營的村民,在回回營工作3年,他只是做了一個社區民警應該做的,并沒有多做多少?;鼗貭I的社會治安好轉,全靠大家一起努力,否則不可能有今天的和諧平安。二來,他感謝雨花派出所和回回營的社區干部對他的支持,沒有他們的信任,他不可能把工作做好。
馮曉東來到居民家里,幫助居民解決問題。
回?還是不回?
呈貢公安分局副局長王云生記得,當時派馮曉東到回回營工作時,心里還有一絲疑慮,馮曉東2009年才從司法系統選調過來,沒有公安工作的經驗,又是一名漢族。而回回營作為整村建制的回族村莊,因種種原因,執法環境差,村民法律意識淡薄,擔心沒有絲毫社區經驗的馮曉東做不好,沒想到等他幾個月后問起馮曉東的情況,發現他已經成了回回營的“萬事通”,這點不得不佩服。
思考了幾個晚上的馮曉東,作出了最后決定:重返回回營。
才“離開”三個月,眼前的回回營,已經和3年前的回回營大不一樣:回民們在周末的清真寺里做禮拜,誦經聲彌漫在村莊的上空;老人們坐在自家門前,愉快地和鄰居拉著家常;披著輕紗的女人們,輕盈地走在村莊的大道小巷;孩子們在街邊玩耍、嬉鬧,笑聲傳出很遠。
這是馮曉東看到的回回營的幾個片段,陽光照亮了回回營村莊的每一個角落:安靜、明亮、祥和、平安,馮曉東唯恐走路的聲音大點,都會驚動這一幕。
他深知這一切,來之不易。
民族團結譜“心”篇
作為一名社區民警,馮曉東在平凡崗位上,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不遺余力,開展民族工作“走心”用情,用不懈努力贏得了回族同胞的信任,以辛勤汗水澆灌民族團結之花,不愧為民族團結工作方面的優秀表率,值得人們點贊和褒揚。
馮曉東對待少數民族同胞真情實意,以心換心。作為一名在純回族社區工作的漢族民警,他沒有因為自己不同的民族身份而心生芥蒂、瞻前顧后,而是積極融入社區生活,和居民打成一片。在馮曉東心中,回回營就是“我的家”,回族同胞就是“家里人”,讓“家里人”居家度日有安全感,能在明亮的路燈下放心開心地跳廣場舞,是馮曉東到回回營工作之初就許下的小小愿望。這個愿望看上去微小,卻從一個側面體現一名漢族民警對回族群眾的深情。把回族同胞當“家人”,希望“家人”平安幸福,正是這個質樸的心愿,為馮曉東其后數年在回回營無悔奉獻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也為他贏得回回營居民的信任與支持打下堅實基礎。
馮曉東面對民族工作勤于動腦,細致用心。祖國大花園里有56個民族,各有各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民族習俗。做好民族工作,必須在嚴格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基礎上,針對具體情況,結合各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特點,采取靈活有效的辦法和措施。馮曉東是一名漢族民警,但他對轄區內的回族群眾懷有深厚的感情,對他們的文化給予高度尊重。他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宗教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工作中。辦“自家事”,說“自家話”,馮曉東的“貼心”舉措一下子拉近了與回族同胞的距離,建立起與回族兄弟情同手足的良好工作氛圍。
馮曉東工作時踏實肯干,盡心盡力。面對社區數量巨大的工作對象和錯綜復雜的治安形勢,他不躲避、不懈怠,從社區治安的每件小事入手,幫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雙腳走千家,服務入家門。數百個日夜,社區警務室成了他“第二個家”,回回營的街頭巷尾留下他細心巡查的腳步?!靶∈隆币患忠患k完,問題一個又一個解決,回回營的治安面貌也在這日復一日的磨礪之中發生了徹底改變。成效源于堅守,收獲來自付出,馮曉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小與大、個體與群體、職業操守與民族團結之間的關聯,譜寫了一名基層民警忠于使命、勇于擔當的愛民“心”篇。
丹心一片鑄警魂,忠于職守展風采。在馮曉東身上,我們再次看到了“螺絲釘精神”的璀璨光芒!民族工作千頭萬緒、艱巨復雜,但只要許許多多的干部發揚“螺絲釘精神”,立足實際,結合本職工作,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牢記黨的宗旨,真心實意為民族同胞做實事、辦好事、解難題,就能夠贏得各族同胞的愛戴與信任。同時,我們希望涌現大批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螺絲釘”,有了千千萬萬顆“螺絲釘”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筑牢民族團結穩定的基礎,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