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母親,是一個最神圣而又最平凡的字眼,她所涵蓋的內容,豐富得無與倫比:在這個稱謂里,包含著一輩子無微不至的呵護,一輩子無休無止的勞碌,一輩子含辛茹苦的奉獻;頭發熬白了,腰累彎了,眼瞅花了,依然樂此不疲,無怨無悔……每回一次故鄉,都能觸動我心底沉淀已久的記憶,母親所濡染與滋潤出來的心態精神,經常會成為一個人一生的主旋律、一生的勇氣和精神動力的源泉。一個用堅韌對抗苦難的母親,總是在提升著兒女們的人格境界,尤其是引人向善向真向美的塑模示范,始終激勵著兒女的進取心。歌吟故土,歌吟母親,是一個少數民族作家的良知。
這段話來自我校馬自祥教授傾心大作長篇小說《阿娜的憨敦敦》后記。《阿娜的憨敦敦》是2013年中國作協重點扶持項目,前不久由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該作品40多萬字,字字傾注著博大的母愛,也抒發著作者對母親的感恩之情。這部長篇小說是當下弘揚優秀民族傳統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作,成為我省6部參評國內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評獎作品之一。
東鄉族,把母親稱作“阿娜”,也是所有親屬稱謂里最具親和力的語音。作者之所以選擇這個題目,因為她在作者心目中醞釀已久,許多家鄉的人和故事以及彌漫在那塊土地上的神性,已內化成自己精神魂魄的一部分,看山還是家鄉好,不時掂量著這一塊土地上的奇特,已轉化成靈魂深處層層疊疊的情感淤積,期待著一吐為快的宣泄。
《阿娜的憨敦敦》是反映東鄉族現當代生活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憨敦敦,原本是“花兒”令調里的一種名稱,類似于宋詞中的詞牌名。作者的家鄉屬于河州“花兒之鄉”的文化范疇,花兒里的幾十種令調十分流行,“憨敦敦”也是本土最流行的一種。作者多年來,一直浸淫于花兒文學的美感和表現力,也一直懷著表達它的題旨立意。敘寫東鄉族的歷史和當代生活,借助這個花兒令調體現她的內涵與外延。作者認為,近40多年來,是我們國家命運大起大落的轉型時期,也是我國各少數民族最具命運變遷、最值得書寫的黃金時段,無論人性的嬗變和世事的轉換,都值得大書特書。
馬自祥是我校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筆名舍·尤素夫,東鄉族,甘肅省東鄉縣人。曾任甘肅省第七、八屆政協委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甘肅省文聯副主席。馬教授在從事教學之余,長期從事民族文學創作研究工作,出版27部著作,達1000多萬字。他的詩歌集和短篇小說集曾獲首屆和第四屆中國作協頒發的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曾連獲中國文聯、中國民協的“山花獎”文藝成就獎。作者因文藝創作成就突出,2013年獲得省委省政府頒發的“文藝創作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