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桑梓店鎮老寨村黨支部書記米廣業
李玉洲 于連亮
記者慕名到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桑梓店鎮老寨村采訪該區“法德并舉、立體幫扶”民族村的情況,離老寨村還有幾百米,就聽到了咚咚鏘鏘的鑼鼓聲,打聽才知道,原來是村民們利用農閑時節在清真廣場上練威風鑼鼓。廣場旁邊就是老寨村村部,一棟3層的樓房,比偏遠地區的鄉政府辦公樓要氣派。有村民告訴記者,寬敞明亮的村部辦公樓,既是老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辦公場所,也是村民們的活動室。村部北邊不遠處,是4棟6層通了天燃氣的新型農村居民樓。120戶村民已喬遷新居,過上了與城里人一樣的生活。村部右側是一條水泥馬路,兩邊是一根根太陽能路燈。馬路周邊是濟南華杰面粉責任有限公司、濟南登峰清真肉類公司等一些本村村民開辦的民營企業。不遠處的桑梓店鎮回民小學,不時傳出孩子們那稚嫩的讀書聲。村民米學利說:“這一派喜慶祥和、欣欣向榮的景象,多虧了老寨村的黨支部書記米廣業啊!”
村里最困難的時候鄉親們選他當了村干部
老寨村是濟南市郊區的一個純回民村。回族村民世居于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1300多人。過去該村群眾法律意識淡薄,就象村民們自己說的,平日里不學法,辦事不依法、違法不知法。打牌賭博、酗酒鬧事、打架斗毆、敲詐勒索時有發生,甚至沖擊公安機關,打傷公安干警,砸壞辦公設施設備的群體性事件每年都要發生幾起。個別村民片面理解黨的民族政策,產生了超越公民的特權思想,運輸車過濟南黃河大橋收費站拒不交費,有的居然在擋風玻璃處掛上“嘟哇”(伊斯蘭教標識)的牌子強行沖關。那時,老寨村回民的聲譽不大好,以至于招工單位拒招老寨村的回民。青少年輟學的多,基層組織力量薄弱,村干部們思想渙散。村里沒有一條象樣的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路滑,沒處下腳走路,本村的農用車出不去,外面運送生產生活物資的車進不了村。村民們熱切盼望能有一個大公無私、精明能干的領頭人帶領他們走出困境,發家致富。
1998年5月13日,這是一個讓老寨村人記憶猶新的日子,村民們一致選舉米廣業擔任老寨村的村主任(第二年當選村支書至今)。
當年,米廣業剛30出頭,他在溫州做皮貨生意,因誠實守信,為人仗義,生意紅紅火火,間或做點工程業務,很快就成了村里有名的富裕戶。如果繼續做生意,他早已賺得盆滿缽滿,家財萬貫了。聽著鄉親們殷切的呼喚聲,望著他們期盼的眼神,這個皮膚黝黑,不善言辭的回族漢子被感動了。“有什么比信任更金貴呢,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我有責任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叫富啊!”他說服了妻子,放棄火紅的生意趕回家鄉,甩開膀子和鄉親們干了起來。
他首先要做的是,把渙散了的人心攏到一起。借助省市民委、區民宗局、省市司法廳(局)和區委、區政府在老寨村開展“法德并舉、立體幫扶”活動的機遇,在村里開辦法制夜校,對村民進行法制教育,為每家發放了普法教材,請法律工作者和阿訇講法制課,矯正人們的思想。經過拔亂反正,老寨村人的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3年,山東省和濟南市先后在老寨村召開了民族村(居)民主法制建設現場會,省市有關領導對此作出批示,肯定了老寨村的做法。2004年10月,老寨村被評為“山東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村”,2005年5月,天橋區因此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
老寨村的民營企業比國有企業毫不遜色
10多年來,米廣業與村支兩委的同志們為老寨村干了一件又一件可圈可點的實事、好事。
老寨村原來只有一臺變壓器,隨著用戶的不斷增加,電力負荷加大,已無法滿足村民和企業的用電需求。老米和村干部一商量,決定添加一臺變壓器。他自己帶頭捐了5000元,又發動群眾集資和企業捐款,給村里加裝了一臺變壓器,確保了村民和后來不斷發展的民營企業的用電需求。
近幾年來,老寨村的民營經濟發展很快,有大小企業30多家。老米針對老寨村的特點,與村支兩委的同志為全村的經濟發展制訂了長期發展規劃;以汽車運輸、養殖、屠宰、面粉加工為主導產業。老寨村成立了車輛管理協會,對車主和司機統一管理,統一辦理證件,繳納稅費,經營活動漸漸規范化。2010年,該村僅大型運輸車輛就增加了150多輛。2011年11月16日下午,記者在該村濟南華杰面粉有限公司參觀,米守營總經理告訴記者,該公司日加工小麥達400多噸,年產各類面粉近10萬噸,采用訂單方式銷售,產品遠銷東北20多個城市。該公司集面粉加工、糧食倉儲為一體,年產值上億元,吸納了100多名員工,其中本村20多人。該公司采用目前國內最先進的設備和工藝及自動化生產技術,整個生產過程實現可視化操作與管理,降低了人工成本。
2005年成立的濟南登峰清真肉類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占地18000平方米,是牛、羊屠宰、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畜牧產業化民營企業,該公司有先進的屠宰加工生產線和一座500噸低溫冷庫。據總經理米登峰介紹,該公司以魯西黃牛肉為原料,采用低溫排酸成熟處理加工技術,采取嚴格的衛生檢驗檢疫制度和HACCP食品安全衛生控制體系,產品供不應求。記者暗自感嘆,一個民族村的民營企業,其設備、產值、規模比國營企業毫不遜色。
他要讓村里建的回民小學幾十年不落后
看到村里一些孩子早早輟了學,到外地買回羊來宰殺后送到濟南市回民小區賣,一天賺個幾十元錢,或買酒喝,或打牌賭博。由于沒文化,年輕人竟連個收條都不會寫,做生意總吃虧上當。有時朋友請他們到城里去唱歌,望著卡拉OK屏幕上的字光張嘴不出聲,因為這上面的字他們認不全,真是尷尬死了。“現在干什么都得有文化。老寨村的發展離不開下一代啊。”米廣業要在村里辦學校,要讓老寨村的孩子們學文化、學法律知識。
他和村支兩委的同志商量,要把回民小學辦成幾十年不落后的學校。有人支持,有人懷疑:“辦學校要錢,錢從何來?說說容易,做起來難!”有人冷嘲熱諷:“有錢誰不會當家?有錢誰不會建學校?”“鄉親們選我們當村干部,我們不給鄉親們辦實事,那要我們干什么?”老米有點“失態”,這個倔犟的回族漢子的犟勁兒又上來了,他決心把回民小學建起來。他再次召開村支兩委會,把他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發動全村集資、企業捐資助學的想法和盤托出,一番熱烈的討論之后,大家統一了思想,定下了方案。老米與鄰近的小寨村負責人一起迅速將辦學方案上報到鎮、區兩級政府。在山東省、市區民宗委(局)和省市區司法廳(局)以及天橋區委、區政府與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半個多月后,占地近50畝的老寨村回民小學(即現桑梓店鎮回民小學)基建工程破土動工了。奠基當天,老米在現場搞了一場募捐儀式,不到半天,全村人(含部分小寨村村民)競相捐款23萬多元。在當時的一個貧困村,群眾自愿捐出這么多錢是多么不容易!老米被徹底震撼了,“只要你真心為群眾辦事,群眾就會真心實意地擁護你。”老米對記者說。省市區民宗部門、省市區司法廳局、天橋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先后撥付了100多萬專項教育經費,加上村里的民營企業紛紛慷慨解囊。不久,一棟三層的回民小學教學樓竣工落成了。看到孩子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課,聽到他們朗朗的讀書聲,米廣業陶醉了。但他沒有就此滿足,雖然有了教學樓,還得有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才行,他和村支兩委的同志們又四處籌措資金,為學校建起了電腦室和教學試驗室。
經過10多年的改擴建,老寨村回民小學已有1至6個年級、6個班近400名在校學生,教學面積已達1244平方米。老米高興地告訴記者:“區里投資150多萬元的多媒體教室很快就要竣工了。到時候,我們村孩子的上學條件不比城里孩子差。”近年來,老寨村已有10多個高中生先后考上了大學,成了名符其實的狀元村。
2005年以來,村里的公益事業再沒有讓群眾集過資
村民們說,老寨村過去的臟亂差,簡直沒法形容,老米決心要改變這一現狀,他們借助新農村建設的東風,把村里的中心路和環村路修好了。米廣業說:“村里已修好的這2700多米水泥路和瀝青路,除政府一公里補貼12萬元共14萬元外,其余都是村里自籌的。本村回民辦的華杰面粉有限公司、登峰清真肉類有限公司、新星等2個加油站共13家民營企業,僅為修路就捐款了17萬元。”華杰面粉公司經理米守營說:“村里的治安秩序好了,大家都在一心一意發展經濟。米廣業憑他的人格魅力影響我們來投身村里的公益事業,沒有米書記就沒有我們村今天的繁榮,也就沒有我們這些民營企業的發展!”
從2005年開始,老寨村在學校、清真寺和水、電、路的建設上,再也沒有讓群眾集資。每年的開齋節,米廣業帶頭拿出一萬元交給清真寺管委會來做村里的公益事業。企業的老板們也不甘落后,你一萬我兩萬,僅2011年開齋節,老寨村清真寺就收入了17.8萬元。老米說,清真寺現在已有了60多萬元的存款。村民們富裕了,老米又想到了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早在2007年年底,老米就讓村里拿出3萬元,為村里的老戲班子配備了音響、服裝、道具,讓一個停演了近40年的老戲班子復活了。后來,村里又出資組建了一個威風鑼鼓隊,農閑時節,村民們再也不是打牌賭錢、酗酒鬧事了,看大戲、練威風鑼鼓或到村部活動室活動,已習以為常了。天橋區法院人民陪審員米雙功告訴記者:2009年云南大旱時,米廣業通過該省民委為云南省水淹田村捐了3萬元修水窖,當地5000元可以修一個水窖。這么多年來,米廣業到區里鎮里開會、辦公事,開的是自己的私家車,從來沒有到村里報過汽油費和修理費。村里修路,他還又帶頭捐款1萬元。
“你這樣拼命為村里干,圖什么呢?”記者不解地問。“我什么也不圖,就是圖個心里安逸。依靠黨的好政策,我家經濟條件不錯,吃穿不愁,父母身體好,孩子們都有他們的工作和事業,我已有了孫子、外孫女,我們家早已四世同堂了,家庭幸福美滿,我很知足了。”米廣業憨厚地說。
采訪結束,記者陷入沉思:人還是這些人,村還是這個村,土地還是這塊土地,后進村之所以能變成先進村,靠的就是米廣業這樣無私奉獻的基層黨員干部的實干精神。
(張桂霞、逯明霞、齊紅梅等同志為本文采寫提供了幫助,一并致謝)
稿件來源:濟南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