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聲
濟南市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省會城市。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口流動日趨頻繁,進入濟南市經商、務工、旅游、學習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濟南市外來穆斯林群眾已達6萬余人,多數來自我國西北地區,如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以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為主。針對濟南市外來少數民族群眾居住分散、成分復雜、流動性強、服務難度大等特點,濟南市伊協在民族宗教局領導下緊緊圍繞民族團結、宗教和睦兩大主題,立足實際,創新思路,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就做好外來穆斯林群眾服務工作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民族團結為抓手,發揮伊斯蘭教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黨和政府與外來穆斯林群眾溝通和聯系
外來穆斯林群眾所特有的流動性和隨意性,決定了政府部門與外來少數民族群眾之間,很難及時建立溝通和聯系,而來濟南的少數民族是以穆斯林群眾為主,伊斯蘭教協會的特殊地位起到了橋梁紐帶作用。清真寺是穆斯林群眾進行宗教活動、滿足宗教生活需要的場所,也是許多外來少數民族群眾特別是外地穆斯林群眾來濟南市的第一站。市伊協高度重視,在市民宗局領導關心指導下,組織相關清真寺管委會主任認真研究,精心部署,成立專門服務小組,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充分利用清真寺廣泛聯系少數民族群眾的優勢,發揮著政府部門與外來少數民族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一方面,外地少數民族群眾初來濟南時,伊協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另一方面,伊協把政府的行政法規及城市管理要求,以及有哪些新的舉措、新的要求,需要外來少數民族群眾如何做好配合工作,迅速傳遞給他們;同時,及時征求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對外來少數民族群眾有哪些新的需求、新的困難,及時地反饋給當地政府,為使政府如何更好地為少數民族群眾搞好服務,伊斯蘭教協會在其中建立了暢通的聯系渠道。如,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駐濟辦事處負責人譚某帶領500余回族群眾長期在濟打工,因病缺醫現象比較突出,面臨著“就醫難、就醫貴”的問題。他們向伊斯蘭教協會反映情況,伊斯蘭教協會將他們的困難報告了市民族宗教局。市宗教局聯合市民族醫院與這些少數民族群眾取得聯系,為他們建立了定點就醫關系,設立醫療檔案,提供惠民醫療服務,徹底解決了他們的就醫困難。通過伊協的橋梁紐帶作用,政府部門與外來少數民族群眾之間加強了接觸,加深了理解,融洽了感情。
以愛國愛教為指導,發揮伊斯蘭教協會的宗教引導作用,增強外來少數民族群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外地來濟的穆斯林群眾,他們一般每周都要到清真寺進行主麻禮拜,參加兩大節日會禮和各種宗教活動。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生活習俗拉近了他們與伊斯蘭教協會之間的距離,濟南伊斯蘭教協會充分利用宗教方面的特殊優勢,在市民宗局指導下,積極對外來穆斯林群眾進行愛國愛教、遵紀守法的教育,引導他們搞好民族團結,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一是利用清真寺管委會這個陣地對外穆斯林群眾進行教育。每周主麻日禮拜時,教長、阿訇以講“臥爾茲”的形式,進行“教義、教規、法律、道德”的宣講活動,配合市民宗局定期組織外地穆斯林群眾學習時事政治、政策法規,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二是利用開設培訓班這個陣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配合市民宗局在清真寺舉辦了外來穆斯林培訓班,重點講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本地文明經商、合法經營方面的法規規章,介紹濟南市的風土人情和城市管理的有關要求,請清真寺阿訇講解伊斯蘭教誠信經商、守法經營的教義等。通過教育引導,有效增強了外來穆斯林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他們遇到問題和困難都愿意向伊協和清真寺管委會訴說,與教長、阿訇交流,不少外來少數民族群眾感慨道:“伊斯蘭教協會和清真寺就是我們的家,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就不可能有今天。”
以繁榮發展為主線,發揮伊斯蘭教協會的服務管理作用,積極幫助外來穆斯林解決實際困難
由于外來少數民族群眾在地域、文化、宗教、習俗等方面的差異,他們來到濟南市會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市伊斯蘭教協會認真研究,本著如何使外來少數民族群眾能夠在濟南好好地生存下來,生活的好一些的目的,把為外來穆斯林服務,作為伊斯蘭教協會和各清真寺責無旁貸的工作內容。以寬廣的胸懷歡迎他們,熱忱地關心幫助他們,力所能及地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為他們創業和生存創造條件,使他們感受到濟南市政府的關懷和民族大家庭的溫暖。去年8月,來我市經商的個別外來少數民族群眾在子女入學時遭到拒收。開學在即,由于子女無法入學,這些少數民族群眾在清真寺禮拜后商討到有關部門上訪尋求幫助。得知情況后,市伊協立刻向民宗局匯報情況,市民宗局安排負責同志第一時間趕到清真寺和他們見面,了解實際情況,穩定他們的情緒。通過與教育部門協調配合,最終在開學之前幫助他們解決了子女入學問題,從而把矛盾糾紛化解在了萌芽階段。
為了積極主動地為外來穆斯林搞好服務,在市民宗局指導下,市伊協在清真寺管委會中建立起了外來穆斯林中聯誼組織,實行了網絡化內部管理。下設若干活動小組,并將其納入清真寺管理機制。每個聯系小組又按照各自的市地分級為若干個管理小組,每個管理小組5至10人不等,對本地區的人員姓名、籍貫、店鋪地址、電話、經營內容等進行登記造冊,并將相關信息資料輸入電腦管理,還將聯絡組成員的經營點在本市區域圖上進行標注,制成展板上墻,以便于聯系和管理。各聯絡組和管理小組選出了在外來穆斯林中威信較高、組織協調能力較強、熱心為穆斯林服務的外來穆斯林骨干為小組負責人。通過聯絡組服務管理組織,建立健全了內部管理制度,搭起了覆蓋外來少數民族個體業戶和經營單位的服務管理網絡,理順了管理機制,加強了與外地少數民族群眾的聯系和交流,提高了外來少數民族群眾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能力,增強了服務管理有效性。
以守法經營為目的,發揮伊斯蘭教協會的排查調處作用,妥善化解涉及外來穆斯林的矛盾和糾紛
由于外來穆斯林群眾對濟南市城市管理和社會管理存在著不適應性,容易產生各種矛盾和糾紛。濟南市民宗局非常注重排查調處工作,把化解矛盾和糾紛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建立檔案。市伊協幫助清真寺建立了來濟經營的外地少數民族業主檔案,記錄其籍貫、家庭情況、經營項目、雇租人員等情況,對隨時發生變化的情況進行更改,確保掌握的信息準確無誤,給每個店鋪留下聯系電話,以方便進行聯系。二是加強排查。市民宗局安排專人負責,市伊斯蘭教協會積極配合,組織清真寺定期或不定期到外來少數民族群眾經營的店鋪進行走訪慰問,了解他們經營狀況、人員變動情況、周邊治安情況,以及有沒有需要幫助協調解決的困難等,全面進行排查,及時發現各種不穩定因素。三是加強信息溝通。堅持日常值班制度,保持24小時電話暢通,遇有情況,及時向民宗局報告處置。同時,在清真寺每周五的主麻日禮拜中,加強與外地少數民族群眾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對反映出的重大問題,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確保把各類不安定因素消滅在萌芽階段。四是妥善協調處置。一旦遇有情況,要求清真寺接到報告后,做到快速反應,迅速向上通報,控制外來少數民族群眾的情緒,防止矛盾激化;同時,積極與公安、勞動保障、城管執法等部門的協調和溝通,相互配合,群策群力,妥善處理涉及外來穆斯林群眾的矛盾和糾紛。
流動人口數量不斷增多、流動速度不斷加快是經濟社會發展必然趨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一趨勢還將不斷加速。來濟南謀生和工作的少數民族群眾會越來越多,出現的各種矛盾和不穩定因素也會不斷增多,做好為他們服務工作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我們將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的要求,繼續依法加強對外來少數民族群眾的服務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教育引導,不斷創新服務的內容和形式,把為外來穆斯林群眾服務工作進一步引向深入,為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 崔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