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堆積棉絮一般的一座“城堡”,玉一樣的半圓形白色天然階梯層層疊疊,猶如雪砌的梯田,遠看像大朵大朵的棉花矗立在山丘上,無數涓涓細流從丘巖間的縫隙潺潺流下,溫熱的水蒸氣讓棉花堡氤氳在淡淡的縹緲霧氣里,泉水積在臺階之間,形成一汪汪波瀾不興的水池,這便是有世界七大奇觀之譽的土耳其棉花堡。從遠古起,土耳其溫泉就聞名于世。
自羅馬帝國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溫泉進行治療,如今棉花堡的部分石灰巖因為受污染,已變成黃色、灰色,雪白的棉花有點像用過的棉花。而修建在附近的溫泉酒店,也截取了部分水源,導致棉花堡水量巨減。缺水、變質,成了棉花堡的最大遺憾。棉花堡的泉水深淺不一,有些只沒過腳踝,有些可達腰部。水溫終年保持在36到38攝氏度,水的酸堿值大概6左右。
當地政府規定游客必須赤腳,以防鞋底磨損棉花堡的石灰巖,于是慕名而來的各色人等只好當起了“赤腳大仙”。棉花堡的“棉花”,看似白白的軟軟的,然而只有當腳接觸到那一片棉花地的那刻,才知道“棉花”其實生硬得很,只好安慰自己來個天然腳底按摩。富含鈣質的溫泉水緩緩流過腳下,暖暖地消除了一些疼痛感,聆聽淅瀝的水聲,遠眺殷紅的落日,漫天的彩霞,輕風拂面,那簡直是宛如天界神仙般的享受。最美麗的正是這棉花堡的日落,當太陽的光芒一點點由金色變成緋紅殷紅桃紅玫瑰灰,棉花堡會像一朵最綺麗的蓮花,幻化出難以置信的光影奇跡。
脫下鞋襪,泡泡溫泉水,近看陽光的折射使水成淺藍,配上白色“棉花梯田”及遠處的青山,真是人間福地。美麗的露天浴場,清澈的泉水中,還可看到2千多年的希臘石柱。當地水溫36~38度之間,酸堿值6左右,泉水富含鈣、鎂等礦物質,可供飲用及沐浴,對于風濕、皮膚、婦科、消化不良、神經衰弱等皆有療效。
轉轉周圍 深厚歷史氛圍
棉花堡除了有獨一無二的溫泉,其附近的古跡同樣不勝枚舉。希拉波利斯古城是公元前190年白加孟國王歐邁尼斯二世所創建的具有古希臘和古羅馬風格的古城,大型的羅馬劇場就有兩座。公元前129年,希拉波利斯城成為羅馬帝國屬地,曾被之后的幾代羅馬皇帝選為王室浴場。后來在老城的基礎上累建新的建筑,有寬闊的街道、劇院、公共浴場,還有用渠道供應溫水的住宅,盛極一時。在17世紀,一場大地震將這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夷為平地,如今我們只能從斷壁殘垣中尋找當年古城的輝煌了。
古老的小亞細亞那些曾經讓人們驚嘆的古跡,就這樣被時光蹉跎為廢墟,而不遠處的棉花堡,依舊綠水如鏡,丘巖如冰,沐浴著眾神的光輝,成為永恒的奇跡。
埃及艷后曾經游泳的古董游泳池
現在羅馬人建的古城已毀,可大自然造就的棉花堡還依然隨著潺潺流淌的溫泉在生長,不過實用的療養中心已變成了側重觀賞的景點,好在現在還有兩件事情可以讓人繼續享受一下古人的待遇,一是可以在適當的地方下到那些白色的池子里面,踩踩硬邦邦的鈣結晶體,體驗體驗溫泉的水溫,也有一些人干脆穿了游泳衣坐到那些天然池子里,殺殺身上的細菌,享受享受古羅馬療養院等候待遇;此外,就是那個路過的溫泉游泳池可供人受用。
在棉花堡身后的古董游泳池的價格實在不菲,大人一小時12美金,小孩5美金,更衣室、沖水房和儲藏柜等整個輔助設備可是說都相當簡陋,可有一個大涼棚里可以坐下來買吃喝乘涼是一大優勢,而這個游泳池味道濃得實在讓人贊嘆不絕。游泳池里殘垣斷壁,據說都是神廟地震的時候留下的遺址,當年這也是埃及艷后游泳的地方呢。
嚴格說這根本算不上是游泳池,只是一個稍加整理的不規則凹塘,里面橫七豎八堆滿了希臘、羅馬的大理石橫梁豎柱的殘塊,然后引溫泉從凹塘里流過,形成一個泡滿石塊的水塘。水溫適度且十分清澈,能清楚地看見里面的大理石殘塊。人只能在很有限的石塊縫隙中稍稍游動,更多是攀爬在那些石梁柱上以這特殊的方式感受古韻。在這樣的游泳池里,是否治病已經不再成為問題,能以這種方式和古跡交融就足以陶醉,即便是現在每次再回想這番感受,醉醺醺地,似乎還依然能感受到這水溫與石塊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