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提出了依托黃河文明發展區域經濟,全力打造“黃河善谷”的構想,在黃河兩岸形成慈善盆地,將傳統的救助型、輸血型慈善提升為現代的產業型、造血型,以慈善事業助推經濟發展。
慈善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但是對慈善事業的理解還局限于傳統的救災濟貧、“富者多勞”甚至“殺富濟貧”的觀念中,現代慈善意識嚴重缺乏,存在誤解很多。個人捐贈仍主要是以民政部門牽頭,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作為參與主體,政府行政動員式的勸募行為作為基本運營模式。我國慈善的法律法規目前有《公益事業捐贈法》(1999年)、《基金會管理條例》(2004年)、《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1998年)、《救災捐贈管理辦法》(2008年),尚未形成完善的慈善事業的政策、制度和具體措施。跟發達國家比較,中國慈善組織的數量還很不夠。慈善組織少,半官辦性質的慈善組織比例高,基層慈善組織建設滯后,非公募基金會還存在使命不清晰、獨立性不足、專業化程度低等問題。慈善事業的投資、法律、專業項目管理人才嚴重不足,專業能力不強、缺乏系統的培訓,是制約慈善事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慈善事業的發展潛力巨大。慈善事業在社會管理中能夠發揮“減壓閥”和“粘合劑”的作用,它通過志愿捐贈的方式讓先富起來的人們樹立起樂善好施的良好社會形象,又可以發揮財富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科技部科技發展中心對希望工程的研究顯示,每支出100元,就有89.8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有87.7元從發達地區轉移到貧困地區,有88.2元從中高收入階層轉移到低收入階層。一個發展成熟的慈善行業將包括幾百萬個慈善組織;可以容納上千萬人口就業;慈善組織、社會企業、公益創新等新型產業,與富有創造力的商業精英的參與,將使慈善行業充滿活力。按我國慈善事業規模達到美國的20%,即占GDP的0.4%,或按人均捐贈額達到100元,就具備上千億(1340億元)的資金規模,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搭建平臺。充分論證完善“黃河善谷”的規劃,建設“一部四園七城”的基礎發展環境,舉辦慈善事業發展論壇、慈善家年會、慈善之家等各類慈善交流活動,邀請慈善義演、慈善晚會等有影響力的慈善活動在寧夏開展,建立中國(寧夏)慈善信息網,搭建起現代慈善發展平臺,吸引和邀請慈善組織、慈善家來寧夏發展慈善事業,使“黃河善谷”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慈善事業發展的基地,慈善活動的陣地,慈善基金的“洼地”。完善法制。整合國家已有的法規制度,結合實際,總結經驗,規范和突破性的制定慈善事業發展的配套法規制度,使各種公益慈善事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過法規和制度的制定,引導和規范慈善事業健康發展,鼓勵和支持慈善事業快速發展。培育隊伍。建立研究機構、培訓機構、服務機構,培育專業慈善工作人才。引進全國知名的慈善公益組織、慈善家來“黃河善谷”設立機構、實施項目、出謀劃策,帶動專業人才的成長。吸引成功的商業人士參與投身慈善事業,用他們的商業才智為慈善事業發展注入活力、增加動力。帶動產業。以園區建設為支撐,政策優惠為吸引,通過慈善機構設立、慈善資金投資、福利企業發展、老服產業成長,形成慈善引資源,資源帶項目,項目促發展,發展助慈善的良性互動,促進創業就業、產業發展、經濟增長。
一、“黃河善谷”簡介
為搶抓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依托黃河文明發展區域經濟,寧夏回族自治區利用黃河金岸建設,全力打造“黃河善谷”,在黃河兩岸形成慈善盆地,將傳統的救助型、輸血型慈善提升為現代的產業型、造血型,以慈善事業助推經濟發展。
“黃河善谷”總體架構:在寧夏建設“一部四園七城”,以此為支撐搭建起寧夏現代慈善發展平臺。一部,即在首府銀川建設寧夏慈善大廈,成為寧夏慈善頭腦中心、信息研究中心和公益組織孵化基地。四園,即在吳忠市創建吳忠社會企業創業園;在紅寺堡區創建紅寺堡福利企業創業園;在平羅縣陶樂鎮創建天河灣老年產業園;在固原市創建六盤山生態產業園,成為聚集和承載慈善產業的核心區。七城,即沿黃河的石嘴山、銀川、吳忠、青銅峽、靈武、中衛以及作為“黃河金岸”延伸帶的固原7個城市爭創中國慈善城市,形成“善谷”全民慈善的基礎環境。
寧夏慈善事業發展:
2010年,寧夏慈善總會共募集善款善物6838萬元,比上年增加48%。其中募集物資2138件,資助困難群眾1.45萬人,比上年增加240%。2011年,寧夏慈善總會將圍繞生態移民和殘疾人就業兩個重點,協助籌建重度殘疾人護理中心、殘障兒童康復特教中心、重度精神病人服務中心、慈善創新伙伴中心、戰略慈善研討中心,實施助老、助殘、助學、助孤、重生行動、搶險救災、大病救助項目,爭取實現籌措善款善物7000萬元。
(一)吳忠社會企業工業園區
吳忠市位于寧夏中部,引黃灌區的精華地段,全市總面積2.02萬平方公里,轄利通區、紅寺堡區、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總人口123萬,其中回族58萬人,占總人口的47.2%,是中國回族主要聚居區之一。素有“塞上江南”、“塞上明珠”等豐富多彩之美稱。吳忠市有四大優勢有利于工業園區的發展。一是礦產資源豐富,二是工業發展后勁足,三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四是交通通訊便捷
1、是礦產資源豐富
主要有石油、煤炭、礦石、天然氣等3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石油儲量3700萬噸,天然氣儲量8000億立方米,是陜甘寧油田的核心部分。煤炭儲量64.7億噸,石灰巖儲量49億噸,冶鎂白云巖儲量23.69億噸。水電、火電資源豐富,目前總裝機容量占全寧夏的54%,是寧夏重要的能源基地。
2、是工業發展后勁足
初步形成了以能源、電力、新材料、造紙、乳制品、葡萄酒、皮毛絨、建材等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成為寧夏重要的工業基地。吳忠市(自治區級)青銅峽新材料工業區、太陽山工業區的規劃建設,為吳忠工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平臺。
3、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
初步實現“園區+企業+基地+農戶+市場”的產業格局,以牛奶、大米、葡萄釀酒、馬鈴薯等為主支柱產業的農業產業形成規模化經營,也形成了以夏進、御馬、天啟等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農字號龍頭企業。清真牛羊肉、夏進奶、珍珠貢米、雄鷹裘皮、灘羊皮等農副產品深加工產品品質優良,遠銷國內外。
4、是交通通訊便捷
吳忠距首府銀川市60公里,距國家級航空港口河東機場40公里,距古城西安400公里。包蘭、大古和正在建沒的中太鐵路穿境而過。吳忠商貿物流業發達,人氣旺盛。自古有“旱碼頭”之美稱。全市共有各類專業市場105個,年交易額達30多億元。僅市府所在地利通區一年三產總產值達20多億元。
2009年,寧夏自治區吳忠市被列為全國首批82個國家級創建創業型城市之一。該市圍繞工業“兩城五園”和農業“十大產業基地”建設發展戰略,依托各縣(市、區)地方優勢和經濟發展特色,搭建創業平臺,豐富創業載體。目前,全市建成創業園區7個、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29個、創業示范街8條。參加創業引導性培訓4226人,創業能力培訓945人。經過創業能力培訓的人員,有70%以上創辦了自己的企業。
吳忠市把全民創業作為富民強市的主要抓手,通過優化創業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個體工商戶和中小型企業,初步形成了“以政策鼓勵創業,以資金扶持創業,以載體吸引創業,以服務促進創業”的氛圍,創業與就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紅寺堡福利企業創業園
3月8日記者從吳忠市紅寺堡區了解到,作為全國首個慈善產業園,“黃河善谷”紅寺堡慈善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項目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總投資73億元。紅寺堡區欲將產業園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出口貿易加工區和對外貿易窗口,以及中國慈善產業合作示范區。
紅寺堡區有殘疾人18670人,殘疾人比例較全區平均水平高出0.27個百分點。針對這一現狀,紅寺堡區按“一園兩區”的構想,主打“慈善”牌,吸引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以及海內外華人華僑慈善家投資,重點建設慈善產業園,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輕紡工業、清真食品與綠色果蔬農副產品加工業、風電及光伏新能源產業以及倉儲物流產業。
(三)平羅天河灣老年產業園
陶樂養老城是寧夏天河灣老年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城試點改造工程總建筑面積為13960平方米,其中舊樓改造面積為10360平方米,新建面積為3600平方米,概算投資2100萬元。該工程共分9個標段,自去年9月開工建設以來,除室外綠化、道路硬化和室外管網2個標段外,已開工建設了5棟樓改造和回漢2個餐廳建設。目前,2個餐廳主體框架已經建成,其余已完成工程量的60%。近期,平羅縣民政局召開了民政建設項目動員會,對2011年建設工程進行了安排。目前,陶樂養老城后續工程已順利開工。
2月28日上午,香港某集團慈善基金會主席龔仁心一行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去秘書長李清貴、寧夏民政廳廳長馬廷禮等人的陪同下來到平羅天河灣老年產業園考察。這說明了平羅天河灣老年產業園在國際上已經有了一定宣傳。相信今后發展前景巨大。
(四)六盤山生態產業園
六盤山是中國西部山脈,位于寧夏、甘肅、陜西交界地帶。200余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它以磅礴的雄姿,橫貫陜、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發源于此山。六盤山綿延百余公里,有四萬多公頃天然次生林,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生態功能對貧瘠干旱的寧夏南部山區的廣闊地域環境起著十分重要的濕潤調解作用。寧夏在六盤山相繼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
六盤山山地東坡陡峭,西坡和緩。為強烈地震帶,1920年海原發生8.5級地震。降水量較周圍高原稍多,高山上有小片松林,其馀部分為草地。發源於山地北側的清水河向北流注黃河,東側為涇河上游,西南側諸水匯入葫蘆河,再入渭河。南段隴山古稱隴坂,南北長約100公里,海拔2,000公尺左右。山勢陡峭,為渭河平原與隴中高原的分界。
六盤山為了有效保護野生動物,每年都開展放飛鳥類、制作鳥巢、救助受傷野生動物等活動。自1995年以來,累計放生野生動物3000只(頭)。山區對殘害野生動物的不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絕跡多年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不時地在寧夏六盤山野生動物保護區內出現;伴隨著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建立,一些多年少見的野生動物數量也有了明顯增加。
(五)銀川-寧夏慈善大廈
即在首府銀川建設寧夏慈善大廈,成為寧夏慈善頭腦中心、信息研究中心和公益組織孵化基地。銀川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省會城市,有著政治優勢,交通優勢。而且銀川有著特有的地理經濟圈優勢。銀川是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的重要商貿城市,位于“呼-包-銀-蘭-青經濟帶”的中心地段,也是寧蒙陜甘周邊約500公里范圍內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區位優勢明顯。銀川交通便捷,現已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為主的立體交通網。4條國道、4條省道從境內穿越。銀川至青島、丹東至拉薩高速公路在銀川匯聚貫通,機場高速、環城高速公路建成使用。包蘭鐵路縱貫銀川南北,成為銀川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正在建設的銀太鐵路,將使銀川與東部沿海的聯系更加便捷。銀川河東機場目前已開通了40多條航線,銀川空港口岸投入使用,拉近了銀川與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距離。
二、“黃河善谷”發展
4月13日,記者從吳忠市紅寺堡區發改局獲悉,已有10多家企業“盯”上“黃河善谷”紅寺堡區福利企業創業園,投資意向額達200多億元。寧夏依托沿黃經濟區傾力打造的“黃河善谷”,已顯示出強勁吸引力。
5月23日下午,寧夏吳忠市在寧與江蘇企業簽訂了13個產業合作項目,互動共建“黃河善谷”。根據協議,江蘇企業為當地慈善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就能獲得相應的投資興業優惠政策。據介紹,吳忠市此次推出了十項優惠政策以引導東部“善”流向西傳動,包括土地出讓金的獎勵、固定資產投資的配套扶持資金、稅收減免、貼息貸款等。不過,享受這些優惠政策的入駐企業必須是符合以下四個條件之一的慈善企業:安置就業殘疾職工占職工總人數15%以上;在當地捐助資金供養殘疾人和社會救助對象人數超過企業在職職工總數20%以上;當年注入當地慈善基金會慈善資金占投資一定份額的;將年利潤的5%以上注入當地慈善基金會的企業。市長吳玉才說,作為西部城市的吳忠市,與東部地區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存在不少差距,有數十萬人處于貧困線上,還有高于全國平均數的殘障人員。他表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搭建一個平臺,將傳統的救助型、補助型輸血慈善提升為現代的產業型、發展型造血慈善。
三、對今后“黃河善谷”實施中的建議
近幾年,旅游開發已經成為寧夏六盤山地區重要的扶貧手段之一,取得了顯著的扶貧效益,顯示出了良好的發展潛質和極強的生命力。但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阻礙了旅游扶貧的深入發展。隨著可持續發展觀的深入人心,能否將旅游扶貧與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走一條有寧夏特色的可持續扶貧的道路,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1.慈善投資信息透明化。
我國近幾年常常出現慈善機構用資不明確,早成民眾不滿,甚至開始對這些機構的不信任。這樣勢必會降低慈善機構的公信力,這慈善事業的發展。所以信息的透明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慈善人士,慈善團體加入到我們活動中。
2.企業在重扶貧的同時,也要注重經濟效率。
我們有的園區這專門為弱勢人群開辦,是以慈善為主的。這可能讓我們忽略的是產品與市場的對接性。這恰恰才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需要的是即適合當地人民生產的,又是有市場的產品。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由于員工的特殊性可能管理上更加難于一般企業,要按每位員工的特點細心分配他們的工作,重要崗位需聘用高新技術人才,不要忽略企業實力打造。
3.宣傳國際化,積極引進國外慈善基金。
寧夏有其特有的伊斯蘭文化稟賦,這是我們吸引伊斯蘭國家投資的巨大財富,現在銀川也成了中阿經貿論壇的長期舉辦地。大大加大了我省與伊斯蘭國家的聯系。這是機會也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