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呼包二市各大公園里的習武者攀談,提及他們師承的淵源,有不少人會講到塞外杰出的回族武術家吳英。
投身革命的義士
吳英,字子竹,生于1853年,祖籍河北滄州孟村吳家莊,世代以捕魚為生,后移居托克托城南郊梁下、黃河之濱務農。他年少時便繼承習武家風,苦練彈腿,靠身捶、查拳等拳術,后師從山東名師孫老,學習太祖拳、大桿槍(即楊家槍),同時,家中還聘請陳拳師傳授武功。成年后,他又慕名赴豐鎮二道河子(現屬興和縣)拜八卦掌宗師董海川為師刻苦精練,深得八卦功夫真諦。出師后,他回到托克托城,廣收弟子盡心傳授武術。當時的托克托、薩拉齊、歸化城有許多武術后生向他求教。他擇徒時遵循武林的優良傳統,能做到“十愿”才可授藝:
一愿學此本領,保國安民!二愿學此本領,抑強扶弱!
三愿學此本領,濟世救人!四愿學此本領,鋤惡除奸!
五愿學此本領,保助孤寡!六愿學此本領,仗義疏財!
七愿學此本領,見義勇為!八愿學此本領,興旺門弟!
九愿學此本領,舍身救難!十愿學此本領,傳授賢徒!
因此,吳英的高足遍布當時的綏西,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著名蒙古族武術家榮連升、其胞弟八卦高師吳耀。正是因為他的不懈努力,辛勤耕耘,才使當時土默特周邊地區的武術事業熱火朝天,并為武術門派頗多、武林人物薈萃的托克托夯實了塞外武術之鄉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杰出武術家吳桐先生自幼師從他習武,后又師從他的得意弟子吳耀、榮連升,最后實現了他的“十愿”,成為內蒙古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
清朝末年,社會動蕩不安,地處塞外的托克托一帶更是土匪橫行、盜賊出沒。因他在當地不僅武功手屈一指,且素有濟困救難之舉,在民眾中有“義士”之名;故而經民眾推舉,被托克托廳任命為冬防隊隊長,以負責當地的剿匪和治安事宜。
1907年,同盟會派有拳腳功夫的大同人李懋德來土默特一帶發展會員,以武會友拜訪武林人士,以江湖義氣進行溝通。因吳英與胞弟吳耀是當地武林的代表人物,故而很快與李懋德成為推心置腹的武友。李懋德早已知道他的祖父吳蓮因抗稅而得罪了官府,被官府追殺緝拿才從滄州逃亡到托克托,故而他家世代與官府有深仇大恨。于是,在1908年左右,李懋德終于以實言相告,將吳英及胞弟吳耀發展為同盟會會員。
不滿閻軍行徑
1911年末,全國各省響應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號召,紛紛發動起義。閻錫山率領5000余名起義的原清軍之新軍從太原出兵塞外,在打下包頭、薩拉齊兩個重鎮之后,并沒有一鼓作氣東進,攻打駐有清朝重兵的綏遠城。因而,已經潰不成軍的清軍得以喘息,調兵遣將阻擊閻軍于遠在歸綏二城以西的刀思兒。其實,閻錫山已經得知孫、袁南北議和業已成功,根本無心戀戰,準備借機回師太原奪取山西全省的實權。為此,刀思兒戰役中閻軍并沒有浴血奮戰,反倒敗于行將土崩瓦解的清軍。閻錫山借風使舵,隨即率軍轉頭南下托克托,準備回師太原。
閻軍進駐托克托城與河口鎮后,得到了當地一些紳士、鄉老的熱烈歡迎。唯獨身為同盟會員的革命黨人吳英有不滿情緒,對閻軍作戰不力尤為不滿。而作為俠義之士的吳英并不知道當時“有軍就有權”的軍閥信條,更不知閻軍回師太原的真實意圖。
次日,閻軍就以“借餉”為名,將托克托廳稅、鹽二局的公款一掃而空;并吊打商戶強行“借資”,共攫取白銀8萬余兩之多。與此同時,還給當地居民攤派制作5000套新棉衣,且以“勞軍”為名得到大批糧食與月餅(離托時滿載了200余輛大車)。這大量的錢物實際上僅由當時托城、河口兩鎮的3000余戶居民負擔,所有百姓、商戶無不為此叫苦不迭。
吳英因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且一向俠義耿直,對閻軍的行徑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因此,對那些高調歡迎閻軍進駐托克托的紳士、鄉老不冷不熱地嘲諷,并對閻軍的不滿情緒溢于言表。甚至在民眾中大發議論,指責閻軍不去一鼓作氣攻打歸綏二城,而是退縮到托克托搜刮民脂民膏。他的這種言行得到了當地不少商民的共鳴,同時也引起了幾個高調歡迎閻軍到來的紳士、鄉老的驚慌。
被羅織罪名陷害
吳英因素有俠義之舉,經常在民間出面主持公道,得罪了一些在當地舉足輕重的紳士與鄉老。特別是兩三個高調歡迎閻軍的紳士、鄉老,更是將吳英的言論及態度添油加醋地匯報到了閻軍軍部。閻軍本來有投機革命,消極進軍之嫌,深知塞外也有同盟會的革命黨人,深怕將他們作戰的實情如實反映到同盟會總部。因而,決心對吳英治罪,就作戰實情掩人耳目。
當時,托城的清真寺里正好沒有阿訇,寺院急著請阿訇到來主持宗教事務。因社會動蕩不安,寺中幾名鄉老六七天前便派遣武功高強、尚且年輕的吳耀前往歸化城的各清真寺去請阿訇。吳耀因一時在歸化城難以請到阿訇,轉向薩拉齊、包頭一帶準備繼續請阿訇,因此尚未及時趕回,他們便借此誣陷吳英派弟弟去歸化城給清軍通風報信。吳耀去歸化城請阿訇一事當地清真寺的鄉老人所共知,故這一罪名難以成立。他們又誣陷吳英派人前往綏遠城送信,結果被閻軍抓獲,為此傳喚他去閻軍軍部問話。
吳英坦坦蕩蕩,并沒有逃避,當即隨同傳喚人前往。恰好在他身旁的高徒張三勉利深知師傅性情暴烈,會據理力爭,甚至會出手反抗,便主動陪同他前去接受問話。問話確實是假,實則是預謀好的高壓逼供。他本來具有一身俠肝義膽,果然在憤怒之下據理力爭。而主持問話的閻軍軍官空口無憑,并未出示所謂被抓的送信人及所送密信。閻軍軍官氣急敗壞,喪心病狂地出手毆打他。他因有革命黨人的一身正氣而毫不畏懼,隨便還以一拳便擊得閻軍軍官當場口吐鮮血。護兵見此情景急忙開槍射擊,幸虧張三勉利眼疾手快架開槍口才免出人命。此事一出,閻軍更是變本加厲,當即將他拘捕下獄。
為了避免有人前來營救,那兩三個紳士、鄉老與閻軍馬上策劃了另一種罪名。謠傳“從吳家煙囪中用繩子提出一只槍”的物證,以及據查“其弟吳耀就在歸化城”的人證。其實,他雖然是同盟會的革命黨人,當時由起義的原清軍之新軍所組成的各路革命軍與同盟會革命黨之間,還不能達到互通情報來協調行動。因此,同盟會革命黨人不可能很快得到他因被誣陷而下獄的消息,更難以前來為他澄清事實,從而對他進行營救。
緊接著,閻軍在未作任何審問的情況下,對他進行了野蠻的人身侮辱之后,立即押到聞名北國的水旱碼頭河口古鎮執行了鍘刑……
就這樣,一代塞外武林英杰吳英被人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含冤而亡!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地特色的分站,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