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為什幺要旅行﹖真主在《古蘭經》中啟示說﹕“許多常道﹐已在你們之前逝去了﹔故你們應當在大地上旅行﹐以觀察否認真理者的結局是怎樣的。”(3﹕137)真主造化的大地平穩﹑安全與豐富﹐到處都有人類所必須的給養﹐不論走到哪里﹐都能獲得人類的生存所依賴的空氣﹑飲水和食物。真主啟示他的仆人在大地上自由行走﹐看看真主的造化奇跡和萬物運動真理﹐從正面和反面﹐大地都是一部活的教科書﹐加深認主獨一的理解和敬畏真主。朝覲是穆斯林的旅行功修﹐真主的使者易卜拉欣先知留有圣訓﹐要信士們每年跋山涉水﹐乘坐各種代步的牲畜或交通工具到克爾白去參加聚會和禮拜﹐在路途中經受各種考驗﹐加深認主獨一的信仰。先知穆圣在成圣之前經常到麥加以外的地方去旅行﹐體驗和觀察真主的奇跡和真理﹐為他成為真主使者的生活預習。在麥地那創建穆斯林公社時期﹐他率領弟子到麥加去旅行﹐向他們示范正朝和副朝的禮儀﹐并且恢復先知易卜拉欣規定的朝覲制度﹐成為以后穆斯林的固定功修。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即使現代化的旅行設備和條件﹐出門旅行乘坐汽車和飛機﹐住進五星級賓館﹐不必攜帶干糧和水袋﹐到處有餐飲招待和服務﹐那也不如在家庭方便和舒服。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接觸到陌生的人﹐在陌生的環境中做行為的決策﹐這一切都是在表現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認識一個外部新世界﹐迫使你思考﹐使你有新的理解﹐認識真主的造化﹐獲得人性的提高。例如理智的人會在一個繁華的市場上注意到不正當的經營行為﹐為這些商業不道德行為感到吃驚﹐他們雖然獲得了當時的經濟效益﹐但失去了更多的道德和品級。《古蘭經》說﹕“真主的確知道你們的行為。你們不要像那個婦人﹐她把紡織得很結實的線又分拆成若干縷﹔你們以盟誓為互相欺詐的手段﹐因為這一族比那一族還要富庶。真主只以此事考驗你們。”(16﹕92)以欺詐的手段和虛假的許諾和廣告(盟誓)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他們的經濟很發達﹐日子很富裕﹐而真主的確知道他們的行為。真主說﹕“不信道而且阻礙主道者﹐我將因他們的破壞而增加他們所受的刑罰。”(古蘭經﹐16﹕88)穆斯林的旅行者如果這樣深思和領悟﹐所取得的收獲肯定勝過在家中的禮拜。但是﹐如今的許多以游山玩水和吃喝玩樂為目的的旅游者﹐恐怕沒有這么大的福份﹐若不能在旅行中獲得加深信仰的真知﹐這樣的人缺少理智﹐荒廢時光﹐旅行沒有使他們的人性提高。《古蘭經》說﹕“天地間有許多跡象﹐他們從旁邊走過﹐而不注意。”(12﹕105)這樣的人有眼不知看﹐有心不會思考﹔可憐的愚昧。《古蘭經》說﹕“難道他們沒有在大地上旅行﹐因為有心可以了解﹐或者有耳可以聽聞嗎﹖因為肉眼不盲﹐胸中的心眼卻盲了。”(22﹕46)
伊斯蘭并不鼓勵信士云游四海﹐天馬行空﹐長期不歸﹐放棄社會責任而逍遙于山水之間。適當地選擇時間出門旅行﹐消除平日的單調﹐調節精神﹐但與此同時﹐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譬如旅行是為尋求知識﹐觀察大自然和真主造化奇跡﹐也可能是探望有伊斯蘭學識和德高望重的親友。如果不是為了身心雙豐收的健康目的﹐先知穆圣勸告他的弟子們就不要輕易出門遠行﹐他說﹕“旅行是一種苦惱﹐使你不得充份的睡眠和飲食。一旦達到了目標﹐應盡早回家﹐立即返回你的家人。”《布哈里圣訓集》《穆斯林圣訓集》歷代學者們對這段圣訓中“苦惱”做過各種解釋﹐例如﹕旅行必然車馬勞頓﹐飲食不周﹔旅行遠離家人和親友﹐忍受思念親人之苦﹔孤身在異國他鄉也使家人和親友惦念和擔懮。因此﹐每個人應當特別珍惜旅行的機遇﹐使每次旅行都有明確目的﹐期待更大的事業和精神收獲﹐旅行才是值得付出的勞苦。今昔旅行之比﹐有天壤之別﹐古時候旅行是雙腳走路﹑騎坐牲畜﹑或借風使船﹐日行多不過百里﹐朝覲來回須數年。而如今﹐科技發達﹐交通便捷﹐海陸空都有高速行駛的交通工具﹐一天一夜可以繞地球一圈﹐朝發北京﹐暮抵麥加﹐旅行時間縮短幾百倍。先知穆圣說﹕“光陰加速﹐是復活日臨近的跡象。”《布哈里圣訓集》如果你能對這段圣訓有所領會﹐應感畏懼﹐汗流浹背。
現代旅行要購買旅行保險﹐萬一有了意外﹐可以得到經濟補償﹐證明人類還不能完整掌握自己的命運﹐任何人出門都有安全的懮慮。飛行在萬米以上高空﹐價值千萬美元的高科技飛行器載運數百條生命﹐可能因為一個松動的小螺絲引出飛行故障﹐造成機毀人忘﹐無一生還者。《古蘭經》說﹕“你們無論在地上或天上﹐都不能逃避天譴﹐除真主外﹐你們沒有任何監護者﹐也沒有任何援助者。”(29﹕22)
凡是出門旅行﹐生命的危險性增大﹐例如車禍﹑盜賊﹑天災或急病﹐都非出門前所能預料﹔穆斯林應當以此視為對真主的畏懼﹐生命如游絲﹐掌管在真主那里。伊斯蘭教導信士要死在信仰中﹐臨危時的道德行為是最后的結局﹐最為重要﹐因此﹐走出家門﹐行為要端正﹐旅行中也必須按時禮拜﹐祈求真主恩慈﹐信德的行為更要謹慎﹐例如注意飲食必須是清真﹐非禮莫視﹐非禮莫聽﹐非禮莫行﹐做一個優秀的穆斯林﹐路途之中也應做勸善戒惡的好榜樣﹐弘揚正道精神。不要做那些口是心非虛假的偽信士﹐真主在《古蘭經》中早有警告﹕“當他們乘船的時候﹐他們誠懇地祈禱真主﹐當他使他們平安登陸的時候﹐他們立刻就以物配主。”(29﹕65)這樣的自欺欺人者應當知道應得什么樣的懲罰﹐勿忘“真主的確知道你們的行為的。”
如今各國都仿效西方世界的市場經濟﹐追求經濟效益﹐拜金主義﹐旅游業中也包含許多道德敗壞的服務﹐如抽獎賭博﹑荒唐消遣娛樂﹑算命許愿迷信活動﹐對穆斯林旅行者是更大的考驗。現代的旅行之方便和舒適對于真誠的信士應加深信德﹐更加敬畏真主﹐而不是忘恩負義﹐不以為然。古代也有類似的情況﹐《古蘭經》中記載﹐真主恩慈賽伯民族土地肥美﹐經濟發達﹐商業繁榮﹐交通便利﹐綠洲之間城鎮與驛站在主要交通線上連成一線﹐使旅行者免受許多困苦﹐“我在他們與我所福佑的那些城市之間﹐建設了許多顯著的城市﹐我均分各站間的距離。‘你們在其間平安地旅行若干晝夜吧﹗’”(34﹕18)而當地的賽伯人不知感謝真主的恩惠﹐而怨聲載道對真主表示不滿﹐悖逆忘恩﹐孤負自欺﹐這些人終于遭到真主的懲罰﹐“我使他們流離失所。對于每個多忍多謝的人﹐此中確有許多跡象。”(34﹕19)直到如今﹐這個事件仍舊是阿拉伯民族家喻戶曉的歷史教訓。如果有人對真主恩賜的諸多旅行方便而不知感謝﹐阿拉伯人的民俗將提醒人們說﹕“別忘了賽伯人遭受過的流離失所的教訓啊﹗”
久住城市的居民應得到郊外或山野地區去看看﹐那里充滿生命的活力﹐萬物繁盛﹐草木爭榮﹐鳥語花香﹐彩蝶飛舞﹐牛羊成群﹐魚游淺溪﹐真主造化的大千世界﹐洋溢著生機與和諧。《古蘭經》說﹕“你們應當在大地上旅行﹐因而觀察真主怎樣創造眾生﹐又怎樣再造他們。真主對于萬事確是全能的。”(29﹕20)眼前這些生龍活虎的歌舞升平﹐都是新的生命﹐他們只有暫短的氣息和旺盛。它們的前輩在不久前都已經死亡﹔生命的死亡和更替留下的荒冢廢墟枯木白骨﹐凄涼悲愴﹐告訴我們一個真理﹕真主掌管的生命都有死亡﹐《古蘭經》說﹕“凡是大地上的一切﹐都要毀滅﹔唯有你的主的本體﹐具有尊嚴與大德﹐將永恒存在。”(55﹕26-17)人的生命只憑著真主保佑的一口氣﹐觸景生情﹐睹物興悲﹐只要有一些畏懼真主的感受﹐就是信仰的光亮未滅﹐《古蘭經》說﹕“對于畏懼的人﹐此中確有一種鑒戒。”(79﹕26)因此﹐旅行是學習﹐是思考﹐整個大地就是一部活的教材。
走進大自然﹐看到山川田野與大海﹐花草樹木與動物﹐各有不同的個性和品味﹐最能聯想到人的生命和品性﹐《古蘭經》說﹕“真主從云中降下雨水﹐然后借雨水而生產各種果實。山上有白的﹑紅的﹑各色的條紋﹐和漆黑的巖石。人類﹑野獸和牲畜中﹐也同樣有不同的種類。真主的仆人中﹐只有學者敬畏他。”(35﹕27-28)
學者是有知識的人﹐善于思考﹑觀察和研究﹐最能認識真主的跡象﹐是真主最忠誠的仆人。旅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穆斯林應得尋找適當的時間出去旅行﹐舉意正當﹐目標明確的旅行﹐在旅行中時刻記念真主﹐并且在路途的行為中勸善戒惡﹐旅行就能贏得真主的喜悅和回賜﹐提高信德和品性。伊斯蘭關于旅行有許多法制和規則﹐出門之前應當學習﹐例如禮拜的方式﹑旅行禮儀﹑飲食衛生﹑旅伴關系和禁止的行為﹐以及真主許可的優惠條件。在旅行中﹐還有傳自先知穆圣的圣行祈禱詞﹐例如送行的人應當對旅行者說﹕“一切托靠真主﹐你將得到真主的護佑。”旅行者登高時說﹕“真主至大”﹔(飛機或電梯)上升時說﹕“崇高的真主”﹔走下坡或黑夜降臨時說﹕“大地歸于真主﹐我們求真主保護不受邪惡的傷害”﹔當到達一個新地方﹐說﹕“求真主保護不受野獸蛇蝎以及惡劣居民的傷害”﹔下馬或下車時說﹕“如果遇到真主造化物的傷害﹐我將從真主的經典中尋找保護。”從邁出家門第一步開始﹐進入旅途的整個過程的行動﹐都有固定的祈禱詞﹐這些是先知穆圣留下的圣行﹐如果能熟記阿拉伯文固然最佳﹐但不諳阿拉伯文者﹐也可以用本民族的語言表達﹐強壯旅行的膽量和毅力﹐保持與真主最近的距離﹐祈求真主一路相助。
根據阿布‧胡萊伊勒傳述﹐先知穆圣每次在早晨出門旅行前都要這樣祈禱﹕“讓人們聽到我們贊美真主的聲音﹐真主在考驗我們﹐在測試我們贊美的真誠。啊﹗真主啊﹗祈求真主與我同伴﹐引導我正路﹐降予我恩典﹔我祈求真主的饒恕免于火獄之苦。”《穆斯林圣訓集》此外還有許多關于旅行的圣訓和圣行﹐旅行中最高貴的行為是保持按時的禮拜功修﹐因為禮拜可以避免一切丑陋行為﹐禮拜可以純潔旅行的心靈﹐禮拜可以強化克服困難的決心﹐禮拜是時刻在贊美真主和祈求真主的恩慈﹐主動與真主作伴﹐獲得真主的護佑。旅行中的禮拜﹐真主給予許多寬恕和優惠﹐可以在車船飛機和馬背上作按時的禮拜﹐雖然拜數比平常減少﹐而且可以并禮﹐但虔誠之心毫無減損。在旅行中的禮拜可以獲得旅行中更大的安全﹑愉快和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