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出手不凡的決策舉措,一連串遠播海內外的 “標簽式”熱詞,讓寧夏再一次吸引鳳凰衛視的目光。昨天,吳小莉在銀川專訪自治區主席王正偉,由衷贊嘆寧夏人 “敢想、敢做,大抱負、大作為”!
這是吳小莉近3年第三次采訪寧夏。深入賀蘭現代農業園藝產業園,踏訪吳忠清真美食街,領略中華回鄉文化園,在她看來,這片蘊金藏寶的福地,總是話題常新、驚喜不斷。
成功舉辦的中阿經貿論壇,是一次傳達中國信心、展示寧夏作為的經典盛會,被譽為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文明對話的“催化劑”、合作交流的“助推器”,有力推進了我區大開放、大交流、大合作。
王正偉圍繞寧夏區情和世界大勢,闡釋了寧夏獨具的人文、地緣、產業和政治優勢以及與伊斯蘭國家的天然聯系。他說,寧夏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構筑中國連接世界穆斯林的“橋頭堡”。“寧夏人敢想,敢做!”吳小莉從中品讀著寧夏志存高遠的胸懷抱負。
“黃河金岸”一躍驚世,使寧夏在百舸爭流的城市化角逐賽中,大氣從容、風格獨具。402公里黃河標準化堤防貫通,508公里濱河大道通車,寧夏空港等大型物流園區加快推進,正在規劃或建設中的黃河圣壇、黃河小鎮、黃河樓、黃河書院等漸次鋪開, “黃河玉帶綴玉珠、玉珠落玉盤”的美景正在顯現,吳小莉說: “黃河在寧夏被賦予靈魂,不再令人遙不可及,而是可以讓人親近和禮敬。”
從民生計劃到民生報告,這項實施了4年的“民心工程”,成為寧夏改善民生的法制工程、長效機制和一個品牌,與老百姓的家事、愁喜、期盼乃至命運緊緊相連。在民生計劃的強力推動下,就業難、上學難、看病難等一些事關全區百姓利益的問題得到根本改善。得知寧夏政府新增財政收入的70%用于改善民生,吳小莉掂量出了“民生”二字在寧夏黨委、政府肩上的分量。
寧夏民族團結堪稱典范,被詩意地稱為“華夏安寧之地”。回漢各民族團結如同一家人,受到海內外人士一致認可,吳小莉懷著濃厚興趣探尋其中殊勝的基礎和背景。王正偉說,回族形成、發展全過程貫穿對中華文化的吸收、理解和認同。對中華大地強烈的歸屬感,對養育自己的水土和家園的熱愛是回族愛國主義樸素而深厚的根基,民族團結在寧夏是傳統,也是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