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33% 8.41% C.9.74%
2、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逐漸形成了( )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 B.大雜居、小聚居
C.小集中、大分散
3、我國邊疆絕大部分是少數民族聚居區,22000公里的陸地邊境線有
( )多公里在民族地區。
A.15000 B.17000 C.19000
4、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制度為( )。
A.民族自決 B.聯邦制
C.民族區域自治
5、目前,我國各少數民族中,共有44個建立了自治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約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 )左右。
A.50% B.54% C.64%
6、目前,我國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 )個自治縣(旗)。
A.119 B.120 C.155
7、我國最早建立的省一級民族自治地方是1947年5月1日成立的( );最早建立的自治州是1950年11月24日成立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最早建立的自治縣是1950年5月6日成立的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
A.西藏自治區 B.內蒙古自治區
C.廣西壯族自治區
8、我國少數民族著名的三大史詩是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和( )族的《瑪納斯》。
A.維吾爾 B.哈薩克 C.柯爾克孜
9、在全國扶貧工作重點縣中,民族自治地方有267個,約占全國貧困縣總數的( )。
A.45% B.40% C.50%
10、我國世居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 ),共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
A.廣西 B.西藏 C.云南
11、全國55個少數民族有50個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區,西部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的( )左右,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國家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就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大開發。
A.75% B.64% C.60%
12、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有回、維吾爾等( )個少數民族。
A.8 B.9 C.10
13、200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其中不包括( )。
A.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B.蒙古族長調民歌
C.中國古琴藝術
14、傳說中的少數民族民間歌手“劉三姐”被譽為( )族人民的“歌仙”。
A.壯 B.瑤 C.白
15、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峰,“珠穆”的藏語意思是( )。
A.頂峰 B.女神 C.雪山
16、國務院分別于1988年、1994年、1999年、( )年召開了四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
A.2005 B.2006 C.2007
17、被稱為天路的青藏鐵路于( )年7月1日通車。
A.2005 B.2006 C.2007
18、《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A.自主權 B.自決權 C.自治權
19、《憲法》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
( )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A.維持或者改變
B.發展或者創新
C.保持或者改革
20、《民族區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自1984年( )起施行。
A.7月1日 B.8月1日
C.10月1日
21、( )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決定》。
A.2001年 B.2003年
C.2005年
22、《民族區域自治法》是實施憲法規定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 )。
A.根本大法 B.基本法律
C.行政法規
23、《民族區域自治法》共7章74條。其中第六章標題為( )。
A.上級國家機關的領導和幫助
B.上級國家機關的職責
C.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
24、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 )。
A.自治縣 B.自治縣、民族鄉
C.民族鄉
2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實行( )的原則。
A.委員會制 B.行政首長負責制
C.民主集中制
26、《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的情況,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有權( ),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經濟、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A.采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
B.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C.制定變通規定和補充規定
27、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稱,除特殊情況外,按下列順序組成( )。
A.民族名稱、地方名稱、行政地位
B.行政地位、地方名稱、民族名稱
C.地方名稱、民族名稱、行政地位
2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 )。
A.人民法院 B.人民檢察院
C.人民政府
29、《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應當有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 )。
A.主任 B.副主任
C.主任或者副主任
30、《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中,除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 )也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
A.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區域內的民族
B.其他少數民族 C.漢族
31、民族自治地方的( )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A.人民代表大會 B.自治機關
C.人民政府
32、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自治機關可以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準,( )。
A.暫緩執行 B.拒絕執行
C.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
3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職務的,可以以( )的語言文字為主。
A.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
B.少數民族 C.漢族
3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錄用工作人員的時候,對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員應當給予( )。
A.優先錄用
B.適當的照顧
C.一定比例錄用
35、與外國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經( )批準,開展邊境貿易。
A.上級國家機關 B.上級人民政府
C.國務院
36、《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領導成員和工作人員中,應當有( )的人員。”
A.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
B.少數民族 C.漢族
37、《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對于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 )。
A.責成自帶翻譯 B.不予受理
C.應當為他們提供翻譯
38、《民族區域自治法》對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的配套資金規定是( )。
A.全部免除配套資金
B.不減免配套資金
C.減少或者免除配套資金
39、《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上級財政逐步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通過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專項財政轉移支付、( )以及國家確定的其他方式,增加對民族自治地方的資金投入。”
A.民族優惠政策財政轉移支付
B.財政補貼 C.稅收返還
40、《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上級國家機關應當組織、支持和鼓勵經濟發達地區與民族自治地方開展經濟、技術協作和多層次、多方面的( )。”
A.交流合作 B.互助合作
C.對口支援
41、《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為國家的生態平衡、環境保護作出貢獻的,國家給予一定的( )。”
A.利益補償 B.政策照顧
C.資金補貼
42、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招收新生的時候,對少數民族考生( )放寬錄取標準和條件,對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考生給予特殊照顧。
A.應當 B.適當 C.必須
43、《刑法》規定,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特別嚴重的,處( )有期徒刑。
A.三年以下
B.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C.十年以上
44、《刑法》規定:“在出版物中刊載歧視、侮辱少數民族的內容,情節惡劣,造成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A.三年 B.五年 C.八年
45、《刑法》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非法剝奪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 )。”
A.有期徒刑
B.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46、《義務教育法》規定:“在( )和邊遠貧困地區工作的教師享有艱苦貧困地區補助津貼。”
A.民族地區 B.農村 C.基層
47、《教育法》規定:“國務院及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設立( ),重點扶持邊遠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實施義務教育。”
A.民族教育經費
B.教育專項資金
C.教育基金
48、《婚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 )。”
A.變通規定 B.暫行規定
C.單行條例
49、《消費者權益保障法》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 )得到尊重的權利。”
A.民族風俗習慣
B.民族宗教信仰
C.個人隱私
50、《勞動法》規定:“在勞動就業上( )。”
A.要優先照顧少數民族
B.少數民族與漢族一視同仁,同工同酬
C.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51、《畜牧法》規定:“國家幫助和扶持( )地區、貧困地區畜牧業的發展,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畜牧業生產條件。”
A.少數民族 B.邊境 C.偏遠
52、《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或者在出版物、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刊載民族歧視、侮辱內容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 )以下罰款。”
A.一千元 B.二千元
C.三千元
53、《公務員法》規定:“錄用擔任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采取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的辦法。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規定錄用公務員時,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對少數民族報考者予以( )。”
A.放寬標準 B.優先錄取
C.適當照顧
54、《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或者公務員集體為( )、維護社會穩定做出突出貢獻的,給予獎勵。”
A.促進社會和諧
B.促進民族平等
C.增進民族團結
55、《選舉法》規定:“全國少數民族應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參照各少數民族的人口數和分布等情況,分配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選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應有代表( )。”
A.1人 B.2人 C.3人
56、《選舉法》規定:“自治區、聚居的少數民族多的省,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代表名額可以另加( )。”
A.百分之一 B.百分之五
C.百分之十
57、《著作權法》規定:“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
A.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B.須經著作權人許可,并向其支付報酬
C.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向其支付報酬
58、《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 )為依據。”
A.變通規定和補充規定
B.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C.地方性法規
59、《礦產資源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法律規定和國家的統一規劃,對可以由本地方開發的礦產資源,( )開發利用。”
A.優先合理 B.自主 C.聯合
60、《關于中國公民確定民族成份的規定》規定:“個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據( )的民族成份確定。”
A.父親 B.母親 C.父或母
61、《關于中國公民確定民族成份的規定》規定,不同民族的公民結婚所生子女,或收養其他民族的幼兒,其民族成份在滿十八周歲以前由父母或養父母商定,滿十八周歲者由本人決定,年滿( )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
A.十九周歲 B.二十周歲
C.二十二周歲
62、《立法法》規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 )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A.行政法規 B.部門規章
C.地方性法規
63、《立法法》規定:“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 )批準后生效。”
A.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64、《國旗法》規定:“不以春節為傳統節日的少數民族地區,春節是否升掛國旗,由民族自治地方的( )規定。”
A.自治機關 B.人民政府
C.人民代表大會
65、《就業促進法》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依法對少數民族勞動者( )。”
A.預留一定名額 B.給予適當照顧
C.同等對待
66、《看守所條例》規定:“對少數民族人犯和外國籍人犯,應當考慮到他們的( ),在生活上予以適當照顧。”
A.民族風俗習慣 B.消費方式
C.收入狀況
67、《城市民族工作條例》和《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于( )由國務院批準,國家民委發布實施。
A.1992年 B.1993年
C.1994年
68、《城市民族工作條例》規定:“清真飲食服務企業和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配備( )的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職工和管理干部。”
A.一定比例 B.不少于20%比例
C.不少于30%比例
69、《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以來,國務院制定的實施該法的第一部行政法規是( )。
A.《國務院關于進一步貫徹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問題的通知》
B.《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實施細則》
C.《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
70、《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規定:“未列入西部大開發范圍的自治縣,由其所在的( )在職權范圍內比照西部大開發的有關政策予以扶持。”
A.省級人民政府
B.州級人民政府
C.市級人民政府
71、國家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根據( )的原則,從國家、區域、產業三個層面,通過財政轉移支付、項目支持等措施,對在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作出貢獻的民族自治地方,給予合理補償。
A.開發者付費
B.開發者付費、受益者補償
C.開發者付費、受益者補償、破壞者賠償
72、國家規范省級以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確保國家對民族自治地方的轉移支付、稅收返還等優惠政策落實到( )。
A.自治區 B.自治州 C.自治縣
73、《若干規定》規定:“對民族貿易、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和傳統手工業品生產予以照顧,對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實行定點生產并建立必要的( )制度。”
A.國家儲備 B.政府采購
C.原產地保護
74、《若干規定》規定:“民族自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引導和組織當地群眾有序地外出經商務工。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切實保障外來經商務工的少數民族群眾的( )。”
A.風俗習慣 B.合法權益
C.文化傳統
75、《若干規定》規定:“國家重視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舉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少數民族文藝會演。”
A.定期 B.不定期 C.每五年
76、《若干規定》規定:“各級人民政府( )對本規定的執行情況實施監督檢查,每年將監督檢查的情況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A.法制工作部門 B.民族工作部門
C.監察部門
77、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一個以《憲法》為基礎,以( )為主要內容,包括相關法律法規中關于民族方面的規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等在內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族法律法規體系。
A.《民族區域自治法》
B.《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其實施細則
C.《國務院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
78、我國加入關于民族和種族問題的三個國際公約是:( )、《禁止并懲治種族隔離罪行國際公約》、《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
A.《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B.《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C.《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
79、新時期新階段我國民族工作的主題是( )。
A.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B.加快發展 C.團結互助
80、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 )。
A.具體表現 B.一般性質
C.本質特征
81、現階段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是( )。
A.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B.增強民族團結
C.抓好民族地區的教育
82、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是解決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 ),是管長遠、管根本的大事。
A.原則 B.關鍵 C.手段
83、( )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自覺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A.國家統一 B.發展教育
C.提高教育水平
84、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體現了( )的基本格局,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A.民族融合 B.祖國統一
C.中華民族多元一體
85、我國民族關系中的“三個離不開”是指( )。
A.少數民族發展離不開自身的努力,離不開發達地區的幫助,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支持
B.民族關系的和諧離不開經濟發展、離不開民族政策教育、離不開法制建設
C.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86、在處理民族宗教問題時,我們通常所說的“四個維護”是指,必須堅持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民族團結、維護( )的原則。
A.邊疆穩定 B.國家統一 C.社會安定
87、2005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要在全社會堅持不懈地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以及( )的教育。
A.民族基本知識 B.民族發展史
C.民族歷史
88、2005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民族是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形成的穩定的人們共同體。一般來說,民族在歷史淵源、生產方式、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心理認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 )起著重要作用。
A.宗教 B.本民族領袖人物
C.其他民族的幫助
89、2005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發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就是要在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礎上,全國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 )。
A.和睦同心 B.和諧發展
C.和諧包容
90、2005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民族區域自治作為黨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條基本經驗不容置疑,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動搖,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的( )不容削弱。
A.一大政治優勢 B.一大基本原則
C.一大歷史成就
91、2005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國家( )少數民族文化,支持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創新,鼓勵各民族加強文化交流。
A.積極發展 B.優先保護
C.尊重和保護
92、2005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歷史長短、( ),一律平等。
A.發展程度高低 B.教育程度高低
C.整體素質高低
93、2005年3月以來,國家相繼編制和發布了《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5—2010年)》、《( )“十一五”規劃 》、《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
A.邊疆開發工程 B.興邊富民行動
C.繁榮邊境貿易
94、經國務院批準發布的《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5-2010年)》,對( )個人口較少民族采取特殊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幫助這些民族加快發展。
A.30 B.22 C.20
95、2005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 )白皮書,這是我國第一部有關這方面的白皮書。
A.《中國少數民族人權》
B.《中國少數民族發展》
C.《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
96、國家民委倡議和發起了旨在“富民、興邊、強國、睦鄰”的“興邊富民行動”,其實施范圍包括我國( )個陸地邊境縣(旗、市、市轄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58個邊境團場。
A.135 B.130 C.115
97、按照《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國家對缺乏基本生存條件、自然災害多發區、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地方病高發區的特困少數民族群眾,將穩步推進( )和易地扶貧。
A.直接幫扶 B.生態移民
C.整體移民
98、《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5—2010年)》指出,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使人口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達到當地( )水平。
A.中等 B.富裕 C.中等或以上
99、根據《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的預期指標,到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城鎮化率將比2005年提高( )。
A.5% B.3% C.10%
100、國家曾對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實行的“三項照顧”政策是指:對少數民族居住的邊遠山區、邊遠牧區縣(旗)的商業企業,在自有資金、利潤留成、( )三個方面給予比一般地區更優惠的照顧政策。
A.貸款利率 B.價格補貼
C.稅收減免
民族法律法規有獎知識競賽須知
一、本次知識競賽由國家民委、司法部、全國普法辦主辦,中國民族報社、法制日報社協辦。
二、本次競賽時間為2007年12月4日至2008年1月4日。答卷截止日期以參賽者寄出地當天郵戳為準。個人和集體均可參賽,參賽者有效答卷為一份。
三、答題辦法。競賽共100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請將正確的答案在答題卡中相應的圓圈內用黑色鋼筆或簽字筆涂黑。
四、參賽者須在答題卡上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碼、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工作單位和聯系地址,要求字跡清晰、填寫項目完整,否則視為無效答題卡。身份證號碼相同的答題卡只有一份有效。
五、請將填好后的答題卡沿邊線剪下,裝信封內郵寄。郵寄答題卡,正確書寫郵寄地址和郵編,并貼足郵資。
六、競賽設一等獎3名,獎金各3000元;二等獎50名,獎金各1000元;三等獎100名,獎金各500元;優秀組織獎8名,獎金各5000元并頒發證書。滿分或同分數答卷超過評獎名額的,以抽獎方式產生獲獎人員。
七、獲獎名單將于2008年1月29日分別在法制日報、中國民族報、國家民委網站、中國民族宗教網、法制日報網站等媒體予以公布。獎金及證書由競賽組委會統一郵寄。
八、答題卡郵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太平橋大街252號國家民委政策法規司法制處。
郵政編碼:100800 聯系電話:010-66063620
民族法律法規有獎知識競賽答題卡
姓名: 身份證號: 郵編:
工作單位: 聯系電話:
聯系地址:
題號A B C 題號A B C 題號A B C 題號A B C 題號A B C 題號A B C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