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記者在古丈縣坪壩鄉溪口村看到,秋收過后,該村的群眾紛紛上山,開溝撩壕,發展茶葉生產,該村支書龔相三對記者說:“我們村今年計劃新擴茶園400畝。”這是該縣加快茶葉生產步伐、啟動新一輪茶葉生產規劃、從今年起,每年以1萬畝的發展速度大規模推進茶葉產業化建設的一個鏡頭。
近年來,古丈縣委、縣政府將茶葉作為該縣第一富民產業來抓,茶葉產業逐步走向了科技化、產業化、品牌化、效益化的良性發展道路,共新擴良種茶園2.5萬畝,引進優質茶葉品種10余個,建立國家認證的綠色食品基地2萬畝,茶葉總面積達到了6.5萬畝,茶葉專業村達50個,茶葉種植大戶達300戶,茶葉加工廠44個,專業合作社、茶葉協會等組織16個。全縣茶葉生產基本形成了“茶農銷售靠大戶(賣鮮葉),大戶銷售靠企業(送初制品),企業銷售靠網絡(送精品)”的鏈條化經營模式,已形成古丈毛尖、綠茶、眉茶、七葉參茶、茶多酚、青龍茶六大系列近100多個花色品種。全縣年銷售收入過500萬元的企業有3家,在北京、上海、山東等省市建立網點42個,發展經銷商160個。今年該縣春茶均價達560元/公斤,較去年同期上漲20%,茶農畝產收入平均達4000元左右,茶葉生產加工總量達到1570噸,實現茶業綜合產值2.3億元。
該縣今年啟動新一輪茶葉產業化建設,整合縣內扶貧開發、農業、國土、移民、以工代賑等涉農項目資金1300萬元,采取“集中連片”開發模式,開發茶葉1萬畝,力爭通過3———5年時間,使全縣茶園總面積達到10萬畝,茶葉畝產值達7000元以上,茶農人均收入達5000元,茶業總產值過7億元,茶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20%以上。逐步實現全縣農村人口“人均1畝茶”。大力發展有機茶園、生態茶園,重點打造S229沿線百里生態茶葉產業帶、高望界山脈茶葉產業帶和雙溪古陽茶葉產業帶。大力推行標準化種植。著力推進品種改良,引進特色優良品種,擴大無性系良種比例,實現標準化建園、標準化栽培、機械化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