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民委的調查,全世界穆斯林人口超過15億,加上非穆斯林消費群體,全球清真食品的消費者不少于20億人,占全球總人數近三分之一,清真食品市場前景廣闊。目前,全球清真食品產業年貿易額已突破2萬多億美元,而我國清真食品出口額尚不足1億美元。 這一現實既揭示出我國清真食品產業面臨著廣闊的國際市場機遇和空間,也反映出我國清真食品在國際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的薄弱。
日前結束的2010中國青海國際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覽會上,眾多業內權威人士分析認為,鑒于我國清真食品產業發展現狀,拓展國際市場還面臨多重制約。
缺乏與國際接軌的產品質量認證標準體系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偉等清真食品產業界權威人士認為,中國清真企業難以通過相關的國際認證標準是中國清真食品無法大規模拓展海外市場的最大難題。
目前,國內有些地區制定了清真食品管理的法規和認證標準,但由于條塊分割、各自為政,造成清真食品管理和認證面臨許多困難。同時,全國目前沒有統一的清真食品管理法規和質量認證體系,國內清真食品出口企業還需要申請國外認證機構進行清真食品認證。我國只有少數禽畜生產企業獲得了馬來西亞宗教局和獸醫局聯合頒發的HALAL證書,而全部通過HALAL、HACCP、GMP以及ISO9000系列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我國還沒有一家。
全國沒有統一的清真食品管理法規和質量認證體系,還衍生出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清真食品在跨省流動中需要多次審批、多次許可,以符合銷售地的要求。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也不利于清真產業的發展。
此外,國際清真食品的認證不只是對最終產品進行認證,用于生產過程中的所有原料、生產過程也都必須經 HALAL認證。
品牌價值、產品附加值低 研發創新能力弱
從全國清真食品產業情況看,特色品牌少,知名品牌更少。據統計,全國專門生產清真食品的企業超過6000家,從事經營的商戶超過12萬家。然而,國內的清真食品龍頭企業卻屈指可數,絕大多數企業規模小、實力弱,而從事產品流通的企業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同生產者結成產業鏈條上的共同體。
此外,我國清真食品企業還存在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就全球市場來看,許多產品的加工、營銷在我國清真食品產業還是空白,龍頭企業也缺乏帶動性。
在我國少數民族中信奉伊斯蘭教的有10個,穆斯林人口超過2000萬。據統計,我國現有傳統清真菜肴約5000種,小吃近千種,清真食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食品門類。同時,我國是世界上牛、羊飼養大國,羊的飼養量、出欄量及羊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牛肉年產量約500萬噸,出口量位居世界三甲之列,用于生產清真食品的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但如此豐富的資源優勢卻未能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究其原因,主要是產品附加值低。
與國際清真食品先進生產企業相比,我國當前大多數清真食品生產企業是以食物原料的初加工、粗加工、傳統加工為主,許多清真食品生產企業規模小、工藝落后,研發創新能力弱。我國清真餐館無論規模大小,菜單基本一樣,缺乏特點,極大地降低了我國清真食品的競爭力。此外,在國際市場上,還存在著地方保護主義。我國清真食品要進入國際市場,還面臨一定的貿易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