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由于歷史的原因,經過長期的發展,現在基本上使用漢語言文字。但回族在本民族內部交際時,特別是在舉行有關宗教儀式、經堂教育和交流思想當中,仍有其本民族的一些語言表達方式和習慣。在他們使用的漢語中還夾雜有不少阿拉伯語、波斯語詞匯和一些專為回族常用的特殊用語。
例如“安拉”(真主)、“古蘭”(古蘭經)、頓亞“(世界)、“哈迪斯”(圣訓)、“臺克迪爾”(命運)、“法依代”(利益)、“加瑪勒”(俊美)、“因散”(人類)等都是阿拉伯語;“阿斯曼”(天)、“多斯提”(朋友)、“杜什曼”(敵人)、“郭什”(肉,回族用來專指牛羊肉)、“班岱”(奴仆)、“耶克”(一)“杜”(二)等都是波斯語;“口到”(嘗)、“拿散”(施舍)、“無常”(去世)、“教門”(虔誠)、“大凈”(穆斯林的全身沐浴)、“小凈”(穆斯林禮拜前需洗臉、手、足、及下部)等都是專為回族常用的一些漢語詞。其中不少的阿拉伯語、波斯語詞,可能是歷史上回族先民的多種語言與漢語融合后仍保留在回族使用的漢語中語言殘留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