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是穆斯林群眾的聚禮日(又稱主麻日)。中午12時,海原縣法院院長金勇一行15人,來到海原縣清真大寺為前來參加禮拜的穆斯林群眾送法。現場共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送法對象達500余人。
海原縣屬穆斯林群眾聚居區,穆斯林群眾約占總人口的68%,全縣18個鄉鎮共有清真寺813座。清真寺阿訇、鄉佬在穆斯林群眾中具有較高的威望和感召力,在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中能夠起到重要而獨特的作用。
在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中,海原縣法院針對分期付款買賣車輛糾紛及民間借貸糾紛居高不下、民轉刑案件多發等問題,抓住主動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根本,以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和多元化解機制,促進矛盾糾紛有效地解決為重點,在縣統戰部、宗教局、伊斯蘭教協會及各鄉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密切結合本地區穆斯林群眾聚居的實際,充分發揮能動作用,成立5個送法小組,利用主麻日、周末參加禮拜的群眾較多的有利時機,自6月18日開始,開展了為期4天的“送法進清真寺”活動。
活動中,送法小組在全縣18個比較典型、人員集中的清真寺內開展了法律宣傳活動,為當地穆斯林群眾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共發放宣傳資料1萬余份,提供法律咨詢120余次,深受廣大穆斯林群眾的好評。同時,在全縣范圍內聘請了36名阿訇、鄉佬等宗教人士為人民法院特邀調解員,進一步加強特邀調解員工作,形成了覆蓋全縣各個鄉鎮的特邀調解“網絡”,為促進排查矛盾糾紛、提高糾紛化解效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談及開展“送法進清真寺”活動初衷時,海原縣法院院長金勇說,法院不能只坐堂辦案,而是應該積極融入到經濟社會中,強化能動司法觀,讓司法更好地服務于大局,服務于人民群眾。法律與宗教的出發點和目的都是“引人向善”,努力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是人民法院神圣的職責,但更多的是要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發揮全縣宗教人士及穆斯林群眾的作用。這次送法進清真寺,希望能夠拉近與穆斯林群眾之間的距離,增強全縣廣大穆斯林群眾的法治意識,能夠在全縣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能夠進一步推進海原縣法治進程。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建設一個民族團結、誠實信用、和諧穩定的海原。
海原縣清真大寺阿訇馬應虎說,做一個合格的穆斯林首先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接受了縣人民法院的特邀調解員聘書,我的肩上便多了一份責任,今后要以實際行動為促進海原縣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