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參觀世博園區的廣大游客來說,拍照留念絕對是一件大事。
有人想拍園區全景,有人想拍珍貴展品,更多的普通游客則希望拍點好看的“到此一游照”。拍照要注意點啥?哪些地方是“最佳攝影點”?記者總結園區攝影愛好者和本報資深攝影記者的經驗,為游客支招。
拍全景去文化中心6層
原來盧浦大橋觀光平臺是俯拍世博園區的好地方,今年3月平臺關閉后,許多游客不知道去哪里登高拍照。其實世博園區中就有適合俯拍園區的地方:世博文化中心6層觀光平臺向園區游客免費開放,那里視野極為開闊,不但能拍到浦東園區的大部分建筑,回頭隔江拍攝,也能將浦西園區的風景收入底片。
中國館最佳角度在西面
中國館是拍攝的熱門對象。應該說,任何角度的中國館都足以成為世博會紀念照的代表作。但要拍中國館的全景,來自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的建議是,最佳攝影角度在西面,從世博軸拍過去,效果最好。
而要說不用排隊、沒人扎堆的攝影點,則在上南路6號門和高科西路5號門間的廣場上。那里空間大、客流少,廣場上還有來自200多個國家、地區和組織的旗幟,襯得中國館更加雄偉壯觀。
拍展館高架步道是首選
目前園區大多數游客都站在地面拍照,其實走上貫穿園區的高架步道,那里是更好的拍攝點。
在高架步道上,不僅能看得高、望得遠,而且可以直接將高架步道兩側的建筑完整攝入鏡頭,頭上的遮陽傘也避免了烈日暴曬。此外高架步道距離長,很少會出現扎堆拍照的現象,讓參觀者盡情進行自己的攝影創作。如果要拍那些非高架步道兩側的建筑,除了排隊等候全景最佳位置,不妨采取特寫的形式。墨西哥館的風箏林、波蘭館的剪紙、西班牙館的藤籃……在這些特色鮮明的建筑襯托下,即使沒有全景,也絲毫不會影響留影的紀念效果。
一位愛好攝影的游客提示,歐洲展區的荷蘭館也是拍建筑的勝地。荷蘭館一般排隊時間很短,走上開放式的快樂街道,能完全無遮擋地拍攝其他歐洲展館。
不妨流連聯合館實踐區
展館內的風景也很讓人迷戀,但對于眾多以多媒體展示為主的展館來說,普通的照相機很難捕捉動感影像。幾個聯合館和城市最佳實踐區是參觀者的好選擇。比如,可以在非洲聯合館的“笑臉墻”前留下自己的笑臉、在中南美洲聯合館里與布展中魚群來一次親密接觸、也可以在城市最佳實踐區中布拉格案例的查理大橋下留下倩影……這些場景相對人少,且拍攝難度較低。
攝影記者友情建議
■游客拍夜景時,將普通數碼相機調至夜景模式后,要讓被拍攝者盡量靠近鏡頭,一般在2—3米之間,這樣才能正常曝光
■廣場上人多時,不必老是等周圍的人走開,可以蹲下來仰拍,這樣被拍攝者更加突出,鏡頭里的背景自然更干凈了(記者任翀徐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