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塔城、喀什、莎東、葉城、烏魯木齊等地。
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烏孜別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烏孜別克文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現一般通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信仰伊斯蘭教。
烏孜別克族的民間文學極為豐富,敘事長詩《帕爾哈德與希琳》等流傳廣泛。樂器中以三角形的“斜格乃”最具特色。烏孜別克人絕大多數人從事商業、手工業。少數居住在新疆北部的烏孜別克人從事畜牧業。
習俗
用餐時,長者居上座,幼者居下,家庭人口多的人家,還分席用餐,一般情況下孩子和婦女要另設一席。過去許多食物都手抓食,因此飯前飯后都要洗手。現除牧區仍然以手抓食之外,大部分烏孜別克族都改用筷子和調匙。吃飯時嚴禁脫帽,不能當著客人的面咳嗽。
食俗
烏孜別克族日食三餐,主食以面米為主。面食以馕最為常見,其做法與維吾爾族烤馕方法大同小異,民間烤馕有油馕和肉馕之分。除油馕和肉馕外,還有窩窩馕、片馕等數種。
奶茶是烏孜別克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燒奶茶一般用銅壺或鋁鍋,先將茶水煮沸,然后加入牛奶燒煮,攪勻,待茶乳完全交融后,再加適量的食鹽即成。飲時把奶茶盛入碗中,稍加酥油或羊油、胡椒即可。烏孜別克族一日三餐中,早餐比較簡單,多以切小塊的馕泡奶茶。
典型食品主要有:那仁,烏孜別克族的傳統風味食品。用來招待貴客,食用時一般情況下用手抓食;米腸子,烏孜別克族傳統小吃,用羊腸、加米和佐料等灌制而成。
節慶
烏孜別克族主要節日有“圣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傳統節日與當地其他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過“肉孜節”前的齋月里成年人都要封齋,吃齋飯時,親友鄰里要互相邀請,如有客至,主人要熱情款待。古爾邦節要屠宰牛羊炸油餅,吃手抓肉和抓飯以及民間特有的風味食品“那仁”。
每年春季,烏孜別克族還要舉行“蘇麥萊克”儀式,屆時以村為單位,大家自帶各種生食品集中在一起,用一大鍋熬熟后共餐。在此過程中,人們聚在一起進行歌舞娛樂活動,預祝風調雨順、人畜兩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