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族族源在學術界有多種說法,較有代表性的有兩種:
1、回回色目人為主說。
東鄉族是以居住在東鄉地區的回回色目人(即信仰伊斯蘭教的色目人)為主體,加上成吉思汗征服中 亞后解體的撒爾塔人,并融合了一部分蒙古人、漢族人等而逐漸形成的。此說漸為學術界認可,尤為本 民族所接受。其主要根據為:
(1)從史籍記載看。十三世紀二十年代,成吉思汗征中亞,為了擴充軍隊,每陷一城,都要將大量的 中亞人強迫編入蒙古軍中,或將其編為單獨部隊,稱為“簽軍”。同時成吉思汗還在中亞大量征集各種 工匠和有技藝的人隨軍服役,或將他們押送后方進行生產。據《元史·太祖紀一》記載,1226年,成吉 思汗征伐西夏,此間又率兵繼續南下,“渡河攻積石州”先后攻破臨洮府及河州、洮州等地,當時河州 已成為蒙古軍隊的重要屯戍之地。而從中亞被簽發來的中亞士兵和工匠,也隨著蒙古軍進入河州東鄉地 區,并在這一地區被編入“社”,定居下來,成家立業,繁衍生息。他們逐漸與東鄉地區別的民族相互 融合而形成東鄉族,并采用了蒙古語。
(2)從民間傳說看。在東鄉族群眾中,廣泛流傳著自己的祖先是中亞細亞的撒爾塔人的說法。
(3)從地名看。東鄉地區的許多村莊,至今仍保留著以工匠的工種和以屯墾、牧養活動而命名的名字 ,如村名有“勉古赤”,意為銀匠;“托木赤”意為鐵匠;“陶毛赤”,意為制革匠;“阿類赤”,意 為編織匠;“沙黑赤”,意為沙罐匠;“一哈赤”,意為陶瓷匠;“坎遲赤”,意為麻織匠;“巴素赤 ”,意為狩獵者;“郭尼光”,意為羊溝;“夫格光”,意為牛溝。這些村名,顯然是元代中亞人遺留 下來的。此外,還有一些地名與中亞一帶的一些地名相同或相似,如東鄉地區的甘土光、納倫光、薩勒 、胡拉松等地名,分別與中亞的干土城、納倫城、撒里普勒、呼里珊地名相同或相似。
(4)從體形看。大多數東鄉族男子高鼻梁、深眼窩、長胡須、橢圓臉;女子白皙、濃眉、大眼等。這 些體形特點與中亞人相似,而與蒙古人則差異較大。
(5)從宗教信仰看。中亞色目人與東鄉族都信仰伊斯蘭教。
(6)從姓氏和心理素質看。東鄉族的姓氏有馬、巴、牙、丁、買、米、下、侖、且、坡等,其中以馬 姓為最多。馬、丁等姓一般來自本民族人名的首音或尾音的漢語音譯,因中亞撒爾塔人信仰伊斯蘭教, 他們多以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之首音“穆”,取諧音馬為姓。由此可見東鄉族的祖先是從中亞一帶 來的。
此外,東鄉族人在本民族內部論理是非和表明心跡時,常以“撒爾塔”起誓??梢?ldquo;撒爾塔”一詞 ,在東鄉族人的共同心理素質上的作用。
東鄉族族源中的主要成分是中亞回回人。為什么東鄉族操蒙古語呢?其原因在于元時蒙古人是統治者 ,回回色目人是被統治者,在河州和東鄉地區屯墾戍邊的回回兵士及各種匠人都由蒙古人統率,況且他 們來自各地,語言本不相通。在此情況下,他們接受一般官方的和通用的語言是很自然的。
DYCMS_info_next
2、蒙古人為主說。
此說的主要根據為:
(1)從語言看。東鄉族與現代蒙古族的語言都屬于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語法的結構基本相同,有 55%左右的詞匯相同或相似。特別是許多基本詞匯,如數詞、生產、生活用具等,東鄉語與蒙古語大都相 同。
(2)從習俗看。東鄉族保留了許多與蒙古族相同的風俗習慣,如放鷹、賽馬以及有的地區所舉行的“ 那達慕”和某些服飾等。
(3)從歷史記載看。元代東鄉地區就有若干蒙古軍駐屯,后來,大部分調走,以留下的這部分蒙古人 為主發展成為東鄉族。
除上述兩種說法外,還有回族為主說;吐谷渾為主說;沙陀突厥為主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