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掛件、翡翠手鐲、鉆石耳釘……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貴首飾,現在卻成為了一些人的“夢魘”:當他們以較低的價格買入以后,卻發現這些寶貝與在市場上高價藏品“同名不同種”,更面臨著難以維權的尷尬。百姓在購買珠寶首飾時,還是應該多個心眼。
韓玉只賣“白菜價”
春節期間,王阿姨在自家附近大超市的底樓珠寶柜臺上,僅花800元就買了一件白玉掛件。滿以為撿了個大便宜,但是經過老伴的一個朋友鑒定,這個白玉的材質并非和田白玉,而是韓國白玉。
韓國白玉,又稱春川玉,產于韓國的春川市郊區的山溝中。在玉石市場上,韓國白玉的價格好的也就一二千元一公斤,差的幾十元一公斤的也有。在目前的一些珠寶商店以及攤位上,一些標明為白玉的掛件、手鐲等首飾,部分是韓玉材質的,其外表與和田白玉沒有多少差別,但價格只有后者的幾分之一。但這些韓玉首飾,除了佩戴之外,沒有多大的收藏價值,更說不上升值了。
“人造美女”掉身價
在目前的珠寶市場上,將合成祖母綠當作天然祖母綠出售、合成碳硅石冒充天然鉆石、把石榴石標為紅寶石,這樣的事情也有發生。而為了使器物變得更加漂亮能賣個高價,少數商人會用化學方法將翡翠漂白或加色,再以樹脂充填。還有的將顏色等級很低的“泛黃”雜質白鉆當成黃鉆石銷售,或采用高溫成型工藝將白色鉆石“染”成藍色鉆石,這樣的事例也是圈內“不能說的秘密”。
對于消費者來說,除了要具有鑒別常識之外,更需要對于一些專業用語有所了解,如許多合成祖母綠首飾所附的票據及相關說明上,標注的名稱多為“澳洲祖母綠”“綜合祖母綠”等。還有的將人工鉆石稱為“蘇聯鉆”“寶光鉆”“俄羅斯鉆”。
發票標識要明確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不少家庭都會不定期地購買珠寶首飾,一可佩戴增添喜氣,二來能保值。但現在的市場狀況也要求消費者有一定的選擇和鑒別能力,看透標價中過多的水分。牢記便宜沒好貨,特別是對于那些價格大大低于市場價格的珠寶首飾,更是要多個心眼。當你覺得得到一個大“餡餅”的時候,可能就落入了一個大“陷阱”。
要想避免損失,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選擇好的購買渠道。現在,商業街上到處可以看到珠寶店,就連一些超市中也設置了珠寶柜臺。并不是說里面的珠寶一定有問題,缺乏鑒別能力的百姓最好還是到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商家去購買。同時要切記在海外旅游的時候,不要隨意購買珠寶首飾。購物后一定要保存相關票據,特別是注明詳細的商品名稱,一旦看到自己不懂的專業術語,一定要商家標注清楚,這樣在發生糾紛的時候,有維權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