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來,(陜西)南鄭縣積極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堅持抓基地建設、育龍頭企業、搶市場份額的發展思路,積極實施生態型茶產業發展,加強示范、引導,既拉長了產業鏈條,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南鄭縣年初將基地發展任務分解到各鄉鎮,安排技術人員分片包抓基地鄉鎮技術指導。從四川名山購買500萬株無性系良種茶苗,在高家嶺鄉建立了1300畝良種茶園;從福建引進鐵觀音茶樹良種20萬株,在法鎮建立100畝鐵觀音茶樹良種繁育基地,不僅引進了良種,還較好地解決了良種茶苗緊張的問題,全縣新建無性系茶園5025畝,種子建園1000畝。在此基礎上,縣里把技術培訓作為發展茶業經濟的主要內容,建立科技示范園 (點)13個。開展茶葉技術培訓76場次,組織專業技術骨干對全縣15個茶葉重點鄉鎮包聯指導,推廣無性系良種茶苗短穗扦插繁育技術,無性系良種茶苗建園技術,茶園桔園低改技術,茶園間套技術。去年,該縣茶產量達到2302.1噸,產值1.6億元。
南鄭縣繼續把建設加工型、銷售型龍頭企業作為產業化工作的重點,制定了 《南鄭縣2009年標準化示范茶廠建設要求》,對建設規模、建設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摸清全縣茶葉加工情況,集中時間對全縣茶葉企業進行了全面調查,全縣現有大小茶葉加工企業156家,加工機械1800余臺,年加工能力3500余噸。對新建的茶葉標準化企業,落實專業技術骨干包聯指導,傾力為茶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全縣新建茶葉標準化加工廠7家,申報市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全縣通過農機補貼的形式引進茶葉加工機械320臺 (套),補貼資金68萬元。
與此同時,該縣積極提升茶葉的知名度,為搶占市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參加了市茶葉節和西鄉賽茶大會,陜西省茶文化研究會、首屆海峽兩岸特色農產品展覽會、第十六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博覽會、第六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在參加的各種茶事活動中,該縣名優茶獲得各項獎項22個,其中金獎7個,銀獎10個,銅獎5個。從新茶上市起,各茶葉經營門店門頭實行統一標志。在省內外開設直銷、代銷窗口6家,申請安排茶葉產品品牌在中央電視2套購物欄目播出,擴大了茶葉在全國的知名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