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的中國化與“以儒詮經”
來源:
時間:2010-03-01
點擊:
我來說兩句
馬明良在2009年第5期《阿拉伯世界研究》上發表文章《伊斯蘭教的中國化與“以儒詮經”》。文章寫道,在我國的五大宗教中,除道教外,其他都屬于外來宗教。外來宗教在中國都經歷了本土化的進程。伊斯蘭教在中國的本土化進程,一方面由其信仰主體——中國穆斯林完成,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國穆斯林學者和漢族學者的學術活動,他們對伊斯蘭教的教義、教法、教制、哲學、歷史、文化等作了不同程度的探討。其中,明清之際中國穆斯林學者的“以儒詮經”活動具有典型意義。“以儒詮經”活動通過吸收、發揚儒家傳統思想來闡釋伊斯蘭教的內涵,回答了伊斯蘭教在中國發展過程中提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打破了千百年來中國伊斯蘭教的保守狀態,涌現了一大批代表人物和作品:如張中的《歸真總義》、王岱輿的《清真大學》、劉智的《天方性理》等。這些穆斯林學者大多是“中阿兼通”,“懷西方(指伊斯蘭教)之學問,習東土之儒書”的“回儒”,他們的釋經活動開啟了中國伊斯蘭教學術研究的先河,在伊斯蘭教中國化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