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好了,山路寬了,還成水泥路面了。”10月25日,葫蘆島市永安長城景區保護與開發項目建設推進小組成員、葫蘆島市政協秘書長任德美第一次乘車上到大毛山口,感到非常興奮。
大毛山口是綏中縣永安堡鄉西溝長城干線上一個重要的隘口。 站在這里,可以看到蜿蜒起伏的長城如一條巨龍,盤旋飛舞于群山之間。
“明朝將萬里長城按防區分"九鎮"管理,自東向西為:遼東鎮、薊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和甘肅鎮。葫蘆島境內的長城,有薊鎮長城和遼東鎮長城兩部分,從九門口開始,沿綏中縣與河北撫寧縣邊界山脊向北、向西走向的是薊鎮長城。遼東鎮長城在錐子山主峰的東側向東延伸,經蔓枝草、石匣口至金牛洞止。”任德美介紹說。
任德美是位攝影愛好者,7年前他第一次到這里拍攝照片,立刻為這里長城恢宏的氣勢所吸引,此后幾年里他把大部分的業余時間都獻給了長城,由拍照片到收集長城資料、查閱典籍,他對長城的感情越來越深。
以前,山間大多為土路,步行上山,走得很吃力。今年,葫蘆島市和綏中縣啟動了永安長城景區建設工作,第一步是先修路。
“通往永安長城的道路以前多是簡易沙石路,路窄彎多,較難通行,所以在加強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時,解決交通等問題必須先行。”綏中縣旅游局局長崔華介紹說。
不久前,永安長城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通過了評審。為了推進永安長城景區科學保護和開發,葫蘆島市及綏中縣于今年7月啟動了永安長城景區詳細規劃編制工作。采用方案招標的形式,請專家篩選。
國家建設部風景名勝建設專家顧問、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理事胡喜來,中國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著名長城專家董耀會等組成的評審組來到綏中縣,對設計方案進行了評審,最終確定由北京一家旅游規劃設計院負責編制永安長城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勝景成串的“野長城”
“永安長城景區主要部分位于綏中縣永安堡鄉境內,是對以往錐子山長城、西溝長城、小河口長城、永安長城等長城區段稱謂名稱在旅游開發上的整合。”任德美介紹說。
“永安長城是萬里長城中少有的未經現代人工修繕且保存完好的"野長城"。古樸醇香,原汁原味。”他如此評介永安長城。
西溝長城是永安長城的精彩部分之一。登臨遠眺,銀灰色的長城在林立的敵樓之間沿著如刀的峰脊蜿蜒伸向遠方,蔚為壯觀。
西溝長城的墻體十分完整漂亮,絕大部分為磚砌城墻。千斤條石基礎,青磚包砌,墻頂上面平鋪方磚,白灰勾縫。墻體平均高七八米,山勢陡峭處稍矮些,山勢平緩處高一些。條石至今完好如初,青磚現在敲起來還錚錚作響。
敵樓也如一件件藝術品。不少敵樓的門楣、立柱上鐫刻有精美的云紋、花卉、牧馬等圖案,并飾有漂亮造型的瓦當。有些敵樓鋪房的屋脊、房檐上還飾有磚雕的鳥獸圖案,甚至在城墻垛口上的射箭孔周圍,也刻上了漂亮的裝飾線條。這些精美的建筑和圖飾是江南建筑藝術在長城上的體現。據考證,綏中縣境內的古長城為明長城,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整頓邊務時帶領軍民修建的。當時一批浙江義烏的官兵就在山海關、小河口、西溝這一帶戍守,監督營造。心靈手巧的義烏人,將江南的建筑文化永久地刻在了北方邊關上。
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的永安長城,還有一處天下奇觀。“站到錐子山上,可以看到兩道長城系統,左手是薊鎮長城,右手是遼東鎮長城。東、南、西三個方向的三條長城像三條巨龍齊聚錐子山,是萬里長城中絕無僅有的一大奇觀。”任德美講解說。錐子山明清時叫大青山。其海拔不足千米,山頂有一個形狀如錐的圓形主峰,上銳下豐,十分險峻。站在錐子山主峰可以清楚地看到,東、南、西三個方向的三條長城如三條巨龍齊聚這里,呈現“丁”字形狀:一段向南,來自山海關的老龍頭、天下第一關、九門口;又一段是向西,來自遠方的嘉峪關、八達嶺、慕田峪,到綏中境內經西溝長城、小河口長城;再一段是向東來自遼東鎮長城的東端起點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至綏中后經高臺堡、高甸子、范家、前衛、永安堡、李家堡等鄉鎮至錐子山止。
“這里的長城大多蜿蜒于崇山密林中,人跡罕至,人為破壞很少。因為歷史上的軍事防御功能,這段長城不僅修筑有與城墻連接的敵樓、哨樓、墻臺、馬面等,還有建在城墻內外的烽燧、關隘、城堡等。景區有小河口關、大毛山關等8處關隘,城堡4座,敵臺114座,便門樓6個,水門洞5個,哨樓4個,墻臺、烽火臺25座,加之障墻、壕溝、攔馬墻等形成了一道完備的軍事防御體系,是一座天然的古長城博物館。”今年初,葫蘆島市政協學習文史委、民盟市委的提案不約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永安長城景區的保護和開發上。
在他們看來,開發永安長城景區勢在必行。它是打通關內外旅游大通道、引客出關的需要。永安長城景區距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僅24公里,距綏中九門口景區6公里,山海關區每年的游客人數200萬人,旅游門票收入達5328萬元,旅游總收入達到14億元,占全區GDP的20%;九門口景區每年游客超過80萬人,旅游收入3200萬元。永安長城景區雖然距離不遠,但由于交通等基礎設施極不完備,每年游客只有3萬人左右。開發永安長城景區可以將這些景區連接成片,達到引客出關的目的。
此外,開發永安長城景區也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永安堡鄉是遼寧省省級貧困鄉,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均耕地不足1畝,農民人均年收入只有2490元,由于地處山區,交通不便,農民致富途徑有限。永安堡鄉發展生態旅游對當地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有積極的影響。綏中縣是京津沈城市群的后花園,在目前旅游業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的大形勢下,永安長城景區的開發正是適應了這一形勢的需要,為游客提供了一個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按照規劃,永安長城景區將按國家5A級風景區目標打造。任德美對記者說:“對于永安長城景區的開發,并非一般意義上的作為歷史旅游資源的開發,其意義在于更好地開發歷史文化資源,讓更多的人了解長城作為人類歷史見證所具有的重要性和獨特的文化價值,更好地實現歷史與現實的融合、經濟與文化的互動,使我們的城市更具有文化魅力和發展潛力。”在這一過程中,“保護第一、開發第二”,將是永安長城景區建設中一條應該且必須堅持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