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的安拉規定了齋戒并闡明了其中的哲理,他說“以便你們敬畏”。盡管安拉闡明了齋戒的哲理,但是我們仍需不斷思考,以便全方位理解敬畏——其含義、行為、途徑、現象等等。
敬畏并非一劑藥方,因為人之時空情況各異,也非只有有識之士才通曉的一道難解的方程式。
敬畏是凝聚在人內心里的一股力量,一股感情力量,一股意識力量,一股實踐力量,一股尋求自我改變并付諸實踐的力量。
如果我們將敬畏看成是一股力量,那么關于“敬畏之士”的那些消極理念就會煙消云散,它就不會再被看成是苦修者的專用術語。
要是敬畏被理解為只是嘰咕的祈禱聲、或襤褸的衣服、或特殊的修持禮節,那么真冤枉!相反,很多在經濟、社會、政治等領域中拼斗的人卻喪失了敬畏這一崇高的屬性。
一個敬畏安拉的人不論處于何種境地:清真寺窯殿、或商店工廠、或學校,陸地或海上,對于他來說都一樣,敬畏只會增加他的真知灼見。
敬畏是一股力量,而齋戒是這股偉大的力量(以便你們敬畏)之源。
齋戒者之敬畏,體現于其心靈、德行、祈禱、禮拜、堅忍等等之中;敬畏安拉的齋戒者,他的力量愈來愈增強,愈來愈近主,他對主的認識愈來愈加深,這一切無不體現了齋戒的哲理,和制定它的奧秘。
因此,我們不得不拓寬關于齋戒及齋月的文化知識,應該向與此有關的書籍、節目、講座等投以關切的目光,創造一個生機盎然的齋戒文化氛圍。
一方面我們應發揚齋戒與齋月文化,另一方面,我們還必須敲響警鐘讓我們的社會警惕日趨墮落的電視媒體,它們欲將齋月氣氛搞得烏七八糟,將其變為連續劇、醉舞狂歌的樂園,從而抑制齋戒者的敬畏,使齋戒者無法感受絲毫愜意。
我們并不是要將一切娛樂打入冷宮,而是應該適可而止。的確,生活沒有適當的娛樂,會平淡無味,但娛樂只是途徑并非目的,切記!
齋月的精神意義,因以下兩種缺點而會付之東流:
⑴ 對敬畏的誤解、執著于表面,以為它就是苦修,一切的享受均受禁止,甚至禁止理性思維;
⑵ 對齋戒、對齋月的間歇拜、祈禱、哀求等疏忽大意,浪費齋月寶貴的時間昏昏欲睡獨自逍遙。
我認為迫切需要發揚齋月文化,應該認真對待那些與齋月有關的書籍、教程、講座、教律解答、齋月節目等,應該遏制有悖齋月精神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