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因
中國回族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格局,自形成之時,就于漢族同處一地,由于生活習俗的不同,使雙方的誤解,隔閡日趨加深。特別是西陜甘地區“回漢雜居,俗尚各別,睚眥小忿,本人情所不能無。” 回、漢兩族對于這種因習尚絕殊而導致的“齟齬相仇殺,(亦)視為固然者久矣。”咸豐八、九年間,有些縣分就發生大規模的回漢持械毆斗的事件。 然而,清政府卻利用這種矛盾,采取以漢制回的政策,處處偏袒漢人,“凡爭論斗毆,無論曲直,皆抑壓回民。漢人復持眾欺凌,不知回性桀驁,億萬同心,日積月長,仇恨滋深。” 左宗棠在分折這次戰爭的起因時亦指出,“陜回之禍由于漢回構怨已久,起釁之故實由漢民。”
晚清太平天國起事后,各地都興起了團練,俗稱為勇。清代的勇與兵有嚴格區分,勇是團練即民兵,兵是正規軍。咸豐末年,為了對付太平軍,河南巡撫嚴樹森曾招募了六百名陜西回勇往開封協防,事畢后回陜遣散,為陜西團練大臣張芾所留用。適逢太平天國扶王陳得才勾結捻黨,在同治元年從河南經由武關入陜西,陜西大亂,這批被征的回勇乘亂散走。一批原籍同州、散伙歸家的回勇走到華州(今陜西華縣)圣山小張村,有個回勇看上了村邊的竹子,與姓王的園主商定,每斤銅錢20枚購買。正在砍竹子時,主人的父親來了。老頭得知賣竹子的情況后,覺得價錢低了,想反悔。但是,老頭不是責怪自己的兒子不會做買賣,而是誣陷砍竹子的回勇是偷竹子,雙方發生了沖突。恐怕誰也沒想到,這一沖突,竟然導致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亂。
按照當地官府的規定和民間的習慣,一旦發生盜搶案件,有“鳴鐘告警”一說。竹子買賣雙方發生了沖突,按主人的一面之辭是“偷”而不是“買”,打盜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于是,隨著鳴鐘聚集而來的當地團練,不分青紅皂白就大打出手,一下子打死了兩名砍竹子的回勇。這一下,麻煩接踵而來。
被打死人一方的回勇,當然不服氣。但是,這些回勇還算通情達理,他們不是以牙還牙,而是到華州官府去告狀,希望官府能主持公道。而當時的華州知州濮堯則認為是回民“越界砍竹”恫嚇說,“爾回子與長毛勾通謀反。打死一回即少一賊”不但不追問被告打死人命責任,反將告狀的回民重責數百,趕出州衙。并且聲言:“向后回傷漢民一以十抵,漢傷回民十以一抵”。(劉東野《壬戌華州回變記》)知州的話語,在傳播中,被變成了“打死回民不必經官”,無疑是火上加油。說起來,這些回勇也不是想鬧事。地方志記載這次沖突道:“官長不為伸理,且為漢人作主,有打死回民不必經官之謠。當此之時,回民亦俯首帖耳,不為少動。”(《華陰縣續志》民國21年本)
華州衙門的捕快班頭秦英,也是個回民,對知州大人的偏袒極為不滿。于是,秦英有心幫這些受了冤屈的回勇一把,他把回勇帶到城外的回族村居秦家莊,與村里的回民一串連,打算結隊到州衙請愿。至此,回民尚沒有反叛的打算。 “亦俯首貼耳,不為少動”,但待到太平軍進抵渭南赤水鎮,華州團練邀約華陰鄉團齊集華州,準備合力堵御,秦家莊回民情愿的消息傳開,就變成了“回回要造反”了:“回民將作捻匪(太平軍)內應,必先除去內患,然后再堵賊匪。”
于是二華團眾,開至華州回民聚居的堡寨棗秦家村,稱“回民造反,先行剿洗”,秦家莊被團練血洗,又放火燒毀了秦家村清真寺及周圍的回族村莊。事情便越鬧越大。 華縣《縣志稿》卷三<建置志>云:“回族冬春牧羊,踐踏田禾,與漢人沖突。咸豐八、九年,械斗尤烈。自回族在圣山砍竹,州牧濮圭又右漢左回,堂諭云:‘漢傷回民,十以一抵,回傷漢民,一以十抵。’快班頭秦英,回族也,忿忿下堂,謀變愈急。嗣后華山團長白祥生,合渭邑團長張映蘭,緝誅回民十七人于麥田。誅回諜于白泉鋪,回民紛紛北渡,秦家寨,也家灘焚燒一空,遂有回族大禍。”
此后,渭南的馮元佑帶領萬人團,“將回村不分良莠,一概剿洗”。華州、華陰團練剿洗了秦家村一帶的所有回村,又四處遞雞毛傳貼散發:“陜西不留回民,天意滅回,必將回民殲除凈盡,回房燒毀不留”這樣,漢民稱“回回造反”,回民說“漢人滅回”,一場殘酷劇烈的民族沖突開始迅速蔓延。
據《秦難見聞記》記載:“先是同州(今大荔)所屬地方見回即殺。自寶紳格殺勿論之告示出,于是霸橋、斜口、新豐、水溝、藍田一帶,亦如同屬”。巡撫令“曹繼堂往東勸諭,至斜口見奸民(團練)氣勢兇惡,截殺往來回民,因諭之曰:‘汝等不享平安,而多殺無辜,此取禍之道也。一旦回民復仇,汝其無噍類矣。’答曰:‘我等眾逾十萬,糧支數年何怕之有。’
五月十六日,清廷派原任江西.安徽巡撫兼陜西總團練張芾攜同西安回紳馬伯齡,臨潼知縣繆樹本、紳士將若納,和其侄孫張濤等,前往渭南等處“安撫”,張沛等隨帶團練20余人,由省城出發,經高陵至臨潼,再由新豐渡渭河,于到臨潼縣境之油房街后,召集回民進行勸諭。結果談判破裂,回民殺死張芾(張芾是去平撫回民的,卻在轎子里放有“剿回”的傳帖),于是漢民和回民之間的武裝仇殺沿渭河流域迅即展開。
關中各縣,有的是回民先起來反抗漢民,有的是漢民團練先起來洗劫回民,整個關中東部,處于民族仇殺之中。如渭北的耀州、富平、高陵、同官,是漢民先向回民開刀;而臨潼、渭南、同州、大荔、華州、華陰一帶,則是回民占了上風。陜西西安、鳳翔二府,及其它州縣的回民被成縣成鄉成村的遭到屠殺,有些縣城內所有回民無一幸免,而回軍所到之處,也是生靈涂炭,燒殺搶掠,傷及無辜,整個關中地區籠罩在腥風血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