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衣、食、住之外,行,也是個重要課題。行,包
括平素的步行、交通工具,以至離開鄉土的遠出、經商、旅游等
等。這一類問題,《古蘭經》中也偶有涉及。
離家外出,或勞動生產,或增進知識,或考察實際,或貿易
經商,或履行宗教禮儀,或探親訪友,無論是早出晚歸,離鄉別
井,還是流動旅行、異地僑居,都屬于“行”的范疇。
《古蘭經》提倡為尋求知識、豐富見聞、考察歷史而到各處
巡游,特別是談到歷史上某些地區部族興亡的經驗教訓時,多
次提出召喚,如:
在你們之前已逝去許多事例,
你們且在大地上游歷,
以考察否定者是怎樣的結局。
(3;137)
有的人確實頑固執迷,
你們應該在大地上游歷,
去考察頑固者是怎樣的結局,
(16:36)
悖逆的人們說:“……/
我們和我們的祖先,
以前也被這樣警告嚇唬,
這些,只不過是前人的神話傳述。”/
你說;“你們應該在大地上巡游參悟,
以考察為非作歹之徒,
受到怎樣的懲處?”
(27:67-69)
所引各節,用命令式動詞“你們應該·一”直接號召,還有不少
章節,用的是“他們”,如“讓他們去游歷”、“去考察”等等,通過
考察,總結并吸取歷史的經驗與教訓。
經營買買、謀求生計的商業活動,也受到肯定和鼓勵,即
便是在每周一次的聚禮(主麻)日,強調必須集體履行拜功(時
間不長),也指出拜功一結束便可恢復市場貿易:
誠信的人們??!
當聚禮日有人召喚你們去履行拜功,
你們應該趕快去把安拉稱頌,
要放下你們的買賣經營,
這對于你們是好舉動,
—如果你們融會貫通。/
當拜功一完成,
你們便可分布在大地上尋求安拉的恩寵,
你們應該對安拉多多感念,
但愿你們成功。
( 62:9-10)
在穆斯林國家和地區,迄今仍可看到每逢聚禮之日,穆斯林中
午到清真寺禮拜的盛祝比平素更熱烈,但在禮拜之后的市場
交易,亦遠遠勝過平日,成交額倍增猛增。
在社會上行動,在大地上巡游,為追求物質生活和精神生
活的需要,尋覓衣食用品,提高知識技術,活動領域極其廣泛,
包括陸地、海洋。憑安拉提供的資源,安拉賦予人類的智慧,以
及便利的交通工具,可以去發現、挖掘、勘探、開采:
我確實優待阿丹的子孫,
我使他們在陸地乘騎,
在海上航船,
我供給他們佳肴美餐,
我使他們遠比許多我的創造物尊貴體面。
(17:70)
這體現了安拉把人類稱為大地上的“代治者”之意圖,引文最
后一句相當于俗語所謂”人為萬物之靈”。還有:
安拉為你們創造牲畜,
以供你們乘騎,
或者,供你們從中食取。/
你們可以從中獲得利益,
以便你們借它把胸中的需求尋取,
你們可用它和船只運載東西。
(40:79-80)
主讓你們在海洋中行駛航船,
以便你們獲取他的恩典,
他對你們確實特慈體念。
(17:66)
經文中提到海、陸交通工具,鼓勵人們去尋覓生計,去開發資
源。
提到“五功”中的“朝勤”,這一年一度的盛大典禮,《古蘭
經》中還號召用多種方式,包括步行和借助于代步工具,從四
面八方齊聚圣地:
你應該對人們宣布朝覲禮儀,
讓他們步行或騎著瘦駝,
從遠道來這里。/
以便他們親臨獲得效益,
并在規定的幾天里,
將安拉的尊名贊譽,
……
(22:27-28)
像朝覲這樣世界上任何國家或國際組織、任何宗教所罕見的
一年一度的定期大會聚的禮儀,迄今已發展到每年250至
300萬以上人的巨大盛會,更是調動了各種現代化的交通工
具,其規模之壯觀,聲勢之澎湃,車水馬龍之穿梭,不難想象。
這是穆斯林衣、食、住、行中“行”之最大、最遠者。但《古蘭經》
中涉及“行”,多是結合社會活動、宗教生活而發,包括經商、旅
游、考察、集會各個方面。
對于遠離家鄉、異地謀生或長途跋涉者,這一類出門在外
者,《古蘭經》中稱之為“伊本·賽比勒,’(
Ibn al-Sabil),按字面直譯,為“道路之子”,相當于漢語中的
“游子”,泛指過路人、旅行者。這類人離鄉別井,難免會面臨各
種困難或意外,《古蘭經》中多次提到對這些出門人應給予關
心和照顧,例如施濟品或天課,這些人也有權接受(2:177,
215/30 :38);戰利品或接管的財物,應按比例分配這一部分
人(59:7/8:41);并且強調應妥善對待出門人(4:36/17:
26)等等。這主要指在生活上、經濟上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此
外,伊斯蘭教法還據經文精神規定,遠途跋涉或漂流各地者,
遇到齋戒期,可以等歸來或生活安定后再照數補足;每日5次
禮拜,凡天命為4拜者(如晌禮、哺禮和宵禮)可以減免1/2,
即只禮2拜,晨禮本來只有天命2拜,昏禮3拜,不便再減,照
常履行。
關于旅行者可接受施濟或天課的規定,當然是指面臨困
難者,不是指腰纏萬貫的巨商富賈(這部分人如果是穆斯林,
還要按比例繳納天課),之所以沒特別把旅行者按貧富嚴格區
分開,是因為;園七在外的人,也有可能碰到意外災禍或非常事
故,如交通工具墜毀沉沒,財物喪失;被劫掠偷盜,或經營破
產、本利盡失,或盤纏斷絕,身無分文,不能歸家。這一類情況,
無論當事人原先如何富有,或家中是否殷實,都可以享受同
“孤兒、貧民”等并列的人一樣的救濟。
綜上所述,源于《古蘭經》的有關衣食住行方面的規定和
穆斯林因之而養成的習尚,主要反映的是端莊嚴肅、純樸自
重、清潔衛生、文明禮貌的素質。衣著整齊、裝飾嚴肅,不炫耀
賣弄,不輕桃飄浮;飲食清潔,擇善棄惡,嚴防穢物污染,嚴防
毒品麻醉;住宅安居,各得其所,力避相互干擾,不要私闖臥
室;外出謀生,遠游考察,尋求知識,貿易經商,專程朝覲,均有
正當目的,行為端正,往來自如,但遠離家門,舉目無親,對旅
游困苦者須關懷照顧??芍了固m教透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
所提倡的是精神文明,是自尊自重與互相尊重,是自我約制以
妨放蕩恣事,是慎飲謹食以保身心健康,是行走漫游于大地而
開拓視野,增加知識,參源悟本,并提倡對離鄉別井者體貼關
心,解危濟困,培養相愛互助的友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