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博物館陳列著3萬多件珍貴文物
到拉薩的游客一般都會去位于羅布林卡東南角的西藏博物館參觀。這里,3萬多件珍貴的館藏文物,見證著西藏與祖國牢不可分的歷史聯系,見證著藏漢兩個民族“砸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情誼。
西藏博物館是西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的62項援藏工程項目之一,由國家直接投資9600多萬元興建。它于1999年10月正式向社會開放,至今已接待數十萬海內外觀眾。
走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唐蕃會盟碑”或稱“甥舅會盟碑”的碑文拓片。這座記錄著藏漢民族友好關系的歷史豐碑,為唐蕃第八次會盟時所立,至今仍然屹立在拉薩大昭寺門前。碑文用藏漢文刻寫著“甥舅和同為一家,商議社稷如一”的文字,記錄著因受吐蕃王赤德祖贊與唐朝金城公主聯姻,而形成的唐蕃之間的甥舅關系。
博物館最珍貴的展品之一當屬薩迦班智達的一封藏文親筆信。13世紀中葉,建立了中央政權的元朝,開始派遣軍隊進軍西藏,蒙古王子闊端邀請當時在西藏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薩迦派首領——薩迦班智達赴涼州(今甘肅武威)商談西藏歸順蒙古汗國事宜。在商定歸順事宜后,薩迦班智達即致書西藏各地僧俗首領,說服他們歸順。這封信除了敦促各地首領歸順之外,還有相當部分內容是關于在西藏設立行政區域、建立官制、征收賦稅等具體的治藏政策與措施。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涼州會晤和薩迦班智達的公開信,清楚地再現了西藏地方歸順元朝中央的史實,這封信也成為能夠直接證明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珍貴實物史料。
在一方上等和田玉制成的元代“國師之印”前,博物館的講解員說,1260年忽必烈繼承王位,建立元朝政府,封薩迦派法王八思巴為灌頂國師,賜玉印,委其兼管中央政權設置的總制院管理西藏軍政、宗教事務。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于1279年統一全中國,西藏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行政區。
講解員說,西藏博物館收藏的大量歷代金印、玉印、銅印,見證著西藏地方政權歷史更迭的同時,無不同時印證著西藏地方和歷代中央政府之間始終如一的隸屬關系。
清朝自乾隆帝開始實施的駐藏大臣制度是清中央至為重要的一項治藏措施。從第一任駐藏大臣馬喇到末任駐藏大臣聯豫,西藏博物館收藏有近兩百年間的173任、130位辦事大臣和幫辦大臣的有關史料。其中陳列的《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是乾隆和八世達賴時期,中央政府制定的西藏歷史上最為完整和系統的法律文件。這部章程對金瓶掣簽制度、駐藏大臣制度、地方官制度、藏軍制度等重大政治、宗教制度都作出了明確規定。
西藏博物館還有大量書畫,生動地講述著漢藏兩個民族的千年友誼。
在博物館,觀眾還能見到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的《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17條協議》文本。還有毛澤東主席送給當時任西藏自治區籌委會主任的十四世達賴喇嘛的翡翠提梁壺以及親筆信等珍貴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