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水庫旅游資源,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一點對水利部門來說,又顯得特別重要。這是因為水的貧乏和泛濫給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各地持之以恒大搞水利工程建設,以達到控制水的目的,讓水變“害”為“利”。這就要求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維持當地生態平衡,促進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一方面要防止游客和當地居民破壞山上的植被和森林。另一方面要防止水土流失特別是防止水污染。為了做到旅游資源不遭破壞,務必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要加強旅游資源和環境及生態保護意識的宣傳、教育。通過各種途徑宣傳旅游資源的價值及其遭到破壞后的嚴重后果,實際上多是由于當地居民的短期行為,看不到長遠利益,才造成他們對森林的亂砍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水源遭到破壞。所以通過宣傳,要特別讓當地居民及游客認識到旅游資源遭到破壞后的危害。
——要完善對旅游資源的管理體制。要把保護好旅游資源與管理者的責、權、利有效結合起來,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要實現對旅游資源的法制化管理,加大有關旅游資源法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旅游資源,特別是天然形成的旅游資源,一旦遭到破壞,往往很難恢復。因此要通過法律手段,加大對違法者的懲罰措施。這就要求盡快健全和完善這方面的法制建設,讓執法者有法可依,對違法者違法必究。
——要把保護旅游資源,放在發展水庫旅游業的首位。在開發完成水庫旅游服務的同時,必須制訂一套嚴格的保護措施。對于被遭破壞的區域,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理,以保證旅游服務的持續性和防止被遭破壞的區域擴大,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發展水庫旅游業,是一件利國、利民、福及子孫的事情,但同時也要防止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破壞。水庫資源是廣大人民擁有的一種資源優勢,要把這種資源優勢保持下去,就需要全體人民積極動員起來,投入到保護水庫資源的行列中,讓水庫資源永遠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