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周圍,有這樣一些家庭:他們居住在城鎮,家庭成員在法定勞動年齡之內,有就業的愿望和能力,卻沒有一個人有工作崗位。
這樣的家庭,被稱為零就業家庭。
零就業家庭是當前社會中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這些家庭的生活往往因為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而陷入困境。
解決這些家庭的困難,除了發放低保補貼、社會救濟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輸血”的同時“造血”,給他們一個就業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穩定的收入。
2006年,省委書記陸浩在副省級以上領導干部大會和省、市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講話中兩次提出,要關注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確保城鎮零就業家庭至少有1人實現就業。
省長徐守盛也要求,要切實落實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使我省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他選擇4個街道、4個社區為聯系點,定點定期檢查了解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情況。
省委、省政府把消除零就業作為當年為民辦的“五件實事”之一,承諾要“保證城鎮無就業家庭至少實現1人就業”。省政府下發了《關于做好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通知》,召開了全省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宣傳動員會議,全面安排部署了這項工作。
為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勞動保障部門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按照“源頭控制、動態管理、政策扶持、跟蹤服務、確保落實”的要求,建立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制度,確保30日內為有就業需求的零就業家庭成員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
由于起步早、動作快、抓得實,我省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效果明顯。截至2006年底,基本解決了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
上下聯動為就業援助提供保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全省各地把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作為解決人民基本生活的重大舉措,納入民生工程。
各地健全了領導和工作責任“兩大體系”,把解決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整體工作考核,實行地方政府和部門一把手負責制,全省形成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全面抓,分管省長親自抓,勞動保障系統一把手統一抓,分管廳、局長具體抓的有效領導機制和由各級政府負總責,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組織實施,各級勞動保障、財政、建設、工商、稅務部門和工會、婦聯組織分工協作、上下聯動的工作責任體系。
在體制保障的同時,我省制定了《再就業優惠證》發放范圍、提高小額擔保貸款額度、擴大享受崗位補貼范圍、實行城鎮零就業家庭創業促就業“一條龍”服務、制度性安排城鎮零就業家庭人員等五項政策,為城鎮零就業家庭享受各項就業扶持政策創造了條件。
從2006年開始,我省勞動保障部門以促進困難群體和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為核心內容,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各地依托社區加強對城鎮零就業家庭的動態管理服務,落實對城鎮零就業家庭的援助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全省有140個社區達到了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實現轄區所有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持《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率90%以上、就業困難群體就業率95%以上的目標。
為了做好對城鎮零就業家庭的動態管理,全省勞動保障系統加強了各項基礎管理工作,實現了登記認定經常化、管理工作規范化、援助工作制度化,逐步建立了以預警預報、申報登記、調查制度、專項扶持、工作調度和通報五項制度為主體的就業援助長效機制,隨時掌握轄區零就業家庭的動態變化情況,確保城鎮零就業家庭的各項幫扶措施及時到位,從源頭上控制和預防城鎮零就業家庭的產生。
省委、省政府及省勞動保障廳連續3次派出督查組,對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督查。省政府研究室牽頭,組織專門力量對進度較慢的個別市進行了重點督查,幫助查找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研究提出有效的推動措施,確保實現“消零”的目標。
隨著一系列措施的落實,全省形成了“黨政高度重視、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促進了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保障了城鎮零就業家庭援助工作順利開展。
創新工作把黨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2006年11月7日,白銀市率先在全省召開的城鎮零就業家庭“一對一”就業援助崗位簽約儀式上,50歲的家庭婦女何國蘭簽約到家庭所在的白銀區紡織路街道育才路社區正式上班。
這一天,是何國蘭生命中的又一個拐點。
何國蘭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2004年,在農科所工作的丈夫因病去世,何國蘭在失去丈夫疼愛的同時,也失去了生活來源。為了供兩個女兒上學,她甚至賣掉了房子。何國蘭說:“當時我覺得自己沒活頭了,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領導干部和部門一對一援助零就業家庭專項活動”開始后,她成為白銀市委書記張景輝的“一對一”幫扶對象,她和另外96個境況相同的零就業家庭人員一起走上政府提供的工作崗位。
白銀市“一對一”就業援助是全省創造性開展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的一個縮影。
相對來說,零就業家庭成員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缺乏技能、身體狀況不佳等問題,因此參與就業競爭能力弱,就業難度大。為此,我省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采取拓展安置渠道、搭建銜接平臺、提供勞動保障服務等有效措施,勞動保障、財政、民政、稅務、金融等部門協調配合,共同推動崗位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制度性安置就業等援助扶持政策的落實。
省勞動保障廳把摸清底數作為突破口,先后3次組織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包括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對城鎮零就業家庭的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基本做到了失業原因、家庭情況、收入來源、技能特長、就業愿望和就業去向等“六清”。
在此基礎上,各地按照“以發展促就業,靠項目增崗位”的工作思路,圍繞新上項目、城鎮化建設、旅游產業開發、公益性崗位、個體私營經濟、靈活就業等,千方百計開發就業崗位,安排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
蘭州市對零就業家庭中的“4050 ”人員、夫妻雙下崗失業人員、傷病殘人員等,按照不同類型區別對待,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大齡就業對象優先安排在公益性崗位;女性和單親家庭成員,由當地婦聯、工會組織積極配合勞動保障部門幫助就業;青壯年成員通過組織勞務輸出,實現轉移就業。金昌市從再就業資金中預留100萬元,重點用于零就業家庭的崗位補貼。嘉峪關市采取“一家一策、一人一策”的幫扶措施,實行一名街道社區工作人員負責幫扶一戶零就業家庭。慶陽市環縣、慶城縣清退機關、企事業單位后勤崗位臨時雇用的人員,用于安置零就業家庭成員和下崗失業人員中的“4050 ”人員。
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聯系企業騰出崗位安排一批、發展勞務經濟輸送一批、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創業就業一批等渠道,我省為困難群眾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有關部門還通過清退非法用工、鼓勵自主創業、組織社區創辦實體、扶持創業帶頭人、介紹勞務輸出等“就業綠色通道”,以“政府埋單”
的方式開發就業崗位,為全面解決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張掖市通過開發保安、保綠、保潔“三保”,發展托老、托幼、托病“三托”,推行家政、配送、保健“三項服務”,組織物業、車輛、公共“三項管理”,積極開發社區服務性崗位,安置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天水市通過“擠”、“擴”、“增”、“騰”、“送”等多種辦法,以城市保潔、保綠、物業管理、自行車看護、市場協管、交通協管等崗位為主,安置城鎮零就業家庭人員。平涼市勞動保障等部門,開辟了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綠色通道,在技能培訓、職業介紹、自主創業、公益性崗位等方面給予傾斜。
2006年8月,省勞動保障廳在全省開展了以“消除零就業,我們共同的責任”為主題的零就業援助專項活動,為城鎮零就業家庭提供“五個一”勞動保障服務:開展入戶調查,為每一戶零就業家庭建立動態檔案;精心安排設計,為每一戶零就業家庭制定一套就業方案;充分發揮市場優勢,為每一戶零就業家庭提供完善的勞動保障服務;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為每一戶零就業家庭提供相應的就業崗位;加強溝通協調,幫助每一名符合條件的零就業家庭成員落實相關扶持政策。通過援助月活動,有3993戶城鎮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實現了就業。
截至2006年底,全省安置城鎮零就業家庭19766人就業,今年上半年,安置新出現的城鎮零就業家庭3197人就業,分階段實現了17068戶、3099戶城鎮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安置就業的目標任務。
實現就業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零”的突破,使有關家庭每月至少增加收入300多元。蘭州市城關區五泉市場有一個小小的燒烤店,劉生華、王林花夫婦就靠這個小店贍養兩個老人,撫養年幼的孩子,家庭生計比一年前有了很大改善。
“感謝黨的政策,給我們困難群眾很多照顧、很多實惠;感謝社區專干,盡心盡力,把政策落實得好,實實在在幫助我們解決了困難?!币灰娒妫瑒⑸A就是一連串的感謝。
原來,劉生華和王林花一個是小兒麻痹,一個是靜脈曲張。
2005年,這對夫婦雙雙下崗,生活陷入困境。零就業家庭援助行動開始后,在祿家巷社區就業專干余宏亞的幫助下,王林花參加了免費烹飪培訓。2個月后,王林花用學到的手藝開起了小燒烤店。
“我們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干,有條件的時候把其他困難家庭也帶一帶。”劉生華對今后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隴南市成縣原零就業家庭人員張明,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癥,2006年6月,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為他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并申請了小額擔保貸款,開辦了電腦專修店,實現了自主創業,生活質量得到了根本改善。
“錢雖然不多,主要是政府的關愛,讓我們感覺特別溫暖?!边@是記者采訪時,零就業家庭人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這項工作開展以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高度重視,深入城鎮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家中,詳細詢問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督促相關部門及時幫扶解決。這些深入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的做法,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零就業家庭等就業困難群體的關心,進一步樹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拉近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
蘭州市城關區一只船社區的蔡蘭州今年46歲,下崗后因為年紀大,找不到工作。今年1月,政府“埋單”,他當上了社區就業專干,每月有400元的工資,還有100元的補貼。現在,蔡蘭州的工作就是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問題?!艾F在,我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了。這全托了共產黨的福!”蔡蘭州這樣形容。
安福榮是原定西市豬禽良種繁殖場場長。1997年繁殖場全員下崗,安福榮帶著全場38個下崗職工自謀職業。他根據職工的個人情況,安排他們搞些像釀造廠、油脂加工廠、油品加工廠、垃圾收購站這樣短平快的小項目。小企業辦起來了,可資金非常困難,沒辦法周轉。后來,市里為零就業家庭發放小額貸款,38個職工中有21個人申請到了由政府貼息的小額貸款。解決了流動資金,這幾個小企業現在辦得紅紅火火。油脂加工廠年產值已達300萬元?!案兄x政府啊,如果沒有這貸款,企業就斷了資金鏈。”安福榮說。
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的有效解決,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為增加城鎮居民收入,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