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是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是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一種產業形式
文化創意產業:不光是文化
提起文化創意產業,很多人馬上會想到電視、電影、音樂等耳熟能詳的東西,但是,“在美國,85%%的影片拍攝費用,都應用于技術方面”。國際電子工程設計發展聯合會的主席JohnKelly在北京科博會―――第二屆新技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論壇上的話提醒人們,在文化外衣的背后,科技對于電影產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創意產業的基礎是知識和技術,它通過使用創意人才和技術為我們現有知識資產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在同一個論壇上,聯合國貿發會議創意產業部主任EdnadosSantos女士則更清楚地指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知識和技術所體現出來的增加值。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文化創意產業并不等同于文化產業。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文化創意產業是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是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一種產業形式。目前來看,它主要包括廣告、設計、電視廣播、數碼娛樂、電影與錄像、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及計算機服務、藝術品和古董及文物等行業。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研究所所長金元浦教授指出,文化創意產業與新經濟密不可分,沒有文化創意產業,就沒有新經濟,沒有新經濟也沒有文化創意產業。他說,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經與一個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甚至是一個國家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北京市統計局的數字再次證明文化創意產業早已超出“文化”的范疇。2005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700.4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10.2%,比上年增長14.1%。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收入2793.6億元,增長13.2%。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新聞出版、廣播視影和設計服務是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四大主體行業。其中,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占37.8%,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主體。
正是這個原因,2006年底,集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國家軟件出口基地于一體的中關村軟件園成為北京市首批掛牌的十個“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文化創意產業:關鍵在創意
“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北京市政協委員崔永年委員指出,“北京是全國各族文化的交匯點,也是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中心,有發展創意文化產業的豐厚資源。”
然而,有資源并不意味著我們已經有能拿得出手的產品。很多時候,我們甚至還要面對諸如好萊塢的動畫片《花木蘭》、日韓的游戲《三國演義》這樣的尷尬。
專家指出,文化創意產業的關鍵是創意。出現這樣的尷尬,是因為我們還缺少類似的“好創意”,更缺少實現這些“好創意”的技術后盾。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陳立恒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是傳統文化事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走向產業化的新的經濟形態。他說:“信息技術當后盾可以讓傳統產業升級。”
中關村軟件園負責人說:“信息技術發展到今天,無論是硬件、外設、網絡還是芯片,其核心和靈魂是軟件。目前,中關村軟件園已經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奠定了良好的軟件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
據介紹,園區企業中,既有直接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也有與文化創意產業密切相關或者提供與文化創意相關的技術和產品的企業,幾乎所有企業都曾經或正在為文化創意企業、工作室或個人提供過服務和支持。目前園內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中科大洋、漢王科技和信威通信,分別在視頻編播制作和媒體資產管理、電腦繪畫板和圖形圖像處理、無線網絡通信和流媒體等領域具有國際先進的專利技術、產品和系統,并占據國內相關市場的主導地位。在產業門類上,基本涉及了文化創意產業所必需的系統軟件、工具軟件、設計軟件、DSP芯片設計、互聯網、無線通信、流媒體到綜合信息系統各個門類。
文化創意產業:成功需產業
不過,即使有了好的創意,有了實現這些創意的信息技術,如果不能產業化,同樣不能算是成功的文化創意產業。“女子十二樂坊在日本掙到了六七億人民幣,《英雄》海外票房高達11億元,但他們并沒有帶來民樂和中國電影的整體繁榮。”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陳少峰教授認為,目前來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空間布局缺少引導性,很多文化企業布局仍然處于自發狀態,這不利于形成產業鏈。“北京文化創意資源亟待整合。”他說。
中關村軟件園負責人說:“作為北京市第一批‘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中關村軟件園將結合文化創意產業跨越二、三產業傳統分類的特點,以及軟件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高度的內在的關聯性,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線,整合軟件及信息服務產業中細分產業鏈,補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所必須的新的要素,在軟件園二期建設中形成有特色的、差異化的‘文化創意產業生態系統’,走出一條既有文化內涵,又有信息技術支撐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路。”
據悉,中關村軟件園二期(西擴)項目已被列入北京市及中關村科技園區“十一五”規劃。